阳中隐阴、阴中隐阳

《中医刺灸》书籍目录

阳中隐阴(阳中之阴)为先补后泻法。《金针赋》:“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证,先补后泻也。”针法是: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浅(五分)、深(一寸)两层操作。先在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进入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

阴中隐阳(阴中之阳)与阳中隐阴对称,为先泻后补法。《金针赋》:“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微凉,即退至一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也。”针法操作顺序与阳中隐阴相反,进针后先在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再退到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

阳中隐阴和阴中隐阳两法主要由徐疾法和提插法,亦可用捻转法组合而成,均属补泻兼施法,适用于虚实夹杂之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刺灸》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683 994 1247 977 762

返回《中医刺灸》书籍目录
  1. 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中医刺灸》
  2. 阳中隐阴《中医词典》
  3. 阳中之少阴《中医词典》
  4. 阳中伏阴《中医词典》
  5. 阳中之太阳《中医词典》
  6. 阳治法《石室秘录》
  7. 阳中之阳《中医名词词典》
  8. 阳支《中医词典》
  9. 阳中之阳《中医词典》
  10. 阳症痈疽秘方《华佗神方》
  11. 阳中之阴《中医名词词典》
  12. 阳症围药《急救广生集》
  13. 阳中之阴《中医词典》
  14. 阳症吐血《傅青主男科》
  15. 杨贲亨《中医词典》
  16. 阳症似阴论《伤寒大白》
  17. 杨斌《中医词典》
  18. 阳症似阴《伤寒捷诀》
  19. 杨乘六《中医词典》
  20. 阳症变阴《外科选要》
  21. 杨崇魁《中医词典》
  22. 阳症《医效秘传》
  23. 杨大烈《中医词典》
  24. 阳症《伤寒捷诀》
  25. 杨大邺《中医词典》
  26. 阳证治验《卫生宝鉴》
  27. 杨旦升《中医词典》
  28. 阳证治验《卫生宝鉴》
  29. 杨得春《中医词典》
  30. 阳证阴证辩《侣山堂类辩》
  31. 杨得山《中医词典》

《中医刺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