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红斑性肢痛症

《神经病学》书籍目录

本病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一种植物神经系统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寒冷导致肢端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由于肢端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显着增加,局部充血,血管内张力增高,压迫或刺激动脉及邻近神经末梢而产生剧烈疼前。常因气温骤降受寒或长途行军等诱发。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缓,多同时累及两侧肢端,以双足更为多见。表现为足趾、足底、手指和手掌发红、动脉搏动增强,皮肤温度升高,伴有难以忍爱的烧灼样疼痛。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通常持续数小时。受热、环境温度升高,运动、行立、足下垂或对患肢的抚摸均可导致临床发作或症状加剧;静卧休息、抬高患肢,患肢暴露于冷空气中或浸泡于冷水中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患者不愿穿着鞋、袜及将四肢放于被内,惧怕医生检查。肢端可有客观感觉减退,指(趾)甲增厚,肌肉萎缩,但少有肢端溃疡、坏疽。病程长及(或)病情重者症状不仅限于肢端,可扩及整个下肢及累及上肢。

【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一定诱因下,阵发性出现双足红、肿、热、痛等特点,常可作出诊断。但须与冻疮、闭塞性脉管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雷诺现象、糖尿病性神经病、脊髓痨及中毒性末梢神经炎等相鉴别。

【病程和预后】

本病常有缓解、复发、可呈慢性病程。大多预后良好,可自然康复。

【防治】

寒冷季节,注意肢端保温,鞋袜保持干燥;长时间乘车、站立、哨卫、步行时,宜及时更换姿势,定期下车活动,可预防或减少发作,或减轻症状。以对症治疗为主,发作时可给予局部冷敷或冷水浸泡患肢,以减轻症状;抬高患肢、避免过热或抚摸等不良刺激;口服利血平、氯丙嗪、利福平等可能改善症状。骶管内神经阻滞及腰交感神经阻滞有较好疗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神经病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神经病学》书籍目录
  1. 红斑性肢痛症《神经病学》
  2. 红斑狼疮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3. 红鼻《中医词典》
  4. 红斑狼疮《自我调养巧治病》
  5. 红鼻糟鼻《奇方类编》
  6. 红斑狼疮《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7. 红菜头《食疗本草》
  8. 红斑狼疮《皮肤性病学》
  9. 红点紫舌《中医词典》
  10. 红白续发《四圣悬枢》
  11. 红点紫舌《喉科指掌》
  12. 红白消长《四圣悬枢》
  13. 红豆《滇南本草》
  14. 红白砂《疫疹一得》
  15. 红豆蔻《玉楸药解》
  16. 红白痢《外科全生集》
  17. 红豆蔻《海药本草》
  18. 红白口疮《急救广生集》
  19. 红豆蔻《汤液本草》
  20. 红扒猴头蘑《保健药膳》
  21. 红豆蔻《本草易读》
  22. 烘柿《得配本草》
  23. 红豆蔻《饮食须知》
  24. 烘、焙《中医名词词典》
  25. 红豆蔻《医学入门》
  26. 《中医词典》
  27. 红豆蔻《证类本草》
  28. 衡络之脉《中医词典》
  29. 红豆蔻《得配本草》
  30. 衡量药学科管理水平的经济指标《医院药学》
  31. 红豆蔻《本草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