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经第一

《医学指归》书籍目录

(是经起于中府穴,终于少商穴。)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 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 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经络解

中焦者,中脘也。胃口,胃之上脘也。络犹兜也。循,巡也。膈,心下膈膜也。肺系,喉咙也。肩下胁上曰腋。膊下对腋处为 。 尽处为肘。肘以下为臂。廉,隅也。关前动脉为寸口,大指本节之后,其肉隆起处统谓之鱼,鱼际则其间之穴名也。端,杪也。支者,如木之有枝,以其自直行之脉而旁行之也。脉之直行者为经,旁行者为络。臂骨尽处为腕。

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者,以谷气入胃,其精微之气上注于肺脉也。下络大肠,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也。转巡胃之上口属之于肺,即从肺系横出腋下,盖由胸中之中府、云门以出腋下,下循 内,历天府、侠白行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主包络两经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泽穴。既下肘中,乃循臂内上骨之下廉,历孔最、列缺,入寸口之经渠、太渊以上鱼。又循鱼际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止。其支者,从腕后之列缺穴,交于手之阳明经,以至于商阳穴,又随商阳而上行也。

肺经诸穴歌

手太阴,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下尺泽,孔最见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分寸歌

太阴肺兮出中府,云门之下一寸许,云门璇玑旁六寸,巨骨之下二寸数,天府腋下三寸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横文,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腕侧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主,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举,少商大指端内侧,相去爪甲韭叶许。

病证解

动者,动穴也。以各经之穴动,则知其病也。所生病,本经自病也。诸病,他经合病也,或由本经而累及他经,或由他经而干犯本经,皆是也。气盛,邪气之盛也。气虚,正气之虚也。统自病、合病、气盛、气虚四项,而病情约略殆尽,其间每项各举数证以见意。他经亦有止言自病、合病二项,不复详言盛虚诸病者,盖即此可以类推也。如肺胀满致膨膨而喘急咳嗽,此脏病也。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经络病也。缺盆虽大肠所经之地,而络脉交于大肠,仍肺之经络也,故皆为肺生之病。以下为咳为喘,病与上同,而与上气、渴、烦心等病并举,则他经所累也。胸满亦与胀满相同,胀满专以肺言,此则兼诸气之 郁也。 臂内痛,亦本经之病,与上两手掣痛无异,而与厥、掌中热并言,则心与心主之所累及也。肩背疼痛,气盛气虚皆同,而所因异也。汗出中风,肺主皮毛故也。小便数而欠与溺色变,皆肾与膀胱之病,母病累及子也。少气不足以息,本脏病也。以上所叙诸证甚详,其有未备者,更以本草标本诸病参看。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本病(脏腑之病)

诸气 郁,(肺主气。)诸痿,(肺为五脏华盖,故五脏之痿皆属于肺。)气短,咳嗽,上逆,(同经。)咳唾脓血,(肺也。)不得卧,(肺藏魄也。)小便数而欠,遗失不禁。(同经。)

标病(经络之病)

洒淅寒热,(肺主皮毛。)伤风自汗,肩背痛冷, 臂前廉痛。(同经。)

治法解

本经所言补泻寒热,治病之法已该。但经以针言,后世针法失传,以用药代之。本草所论补泻寒热用药之式,正与经意相合,详注于后,以代治法解。

气实泻之

肺主气。实者,邪气之实也,故用泻,下分四法。

泻子∶水为金之子,泻膀胱之水,则水气下降,肺气乃得通调。

泽泻(入膀胱利小便。)葶苈(大能下气,行膀胱水。)桑皮(下气行水。)地骨皮(降肺中伏火,从小便出。)

除湿∶肺气起于中焦,胃中湿痰凝聚,其气上注于肺,去胃中湿痰,正以清肺。

半夏(除湿化痰,和胃健脾。)白矾(爆湿追涎,化痰坠浊。)白茯苓(利窍除湿,泻热行水。)薏苡仁(甘益胃,土胜水,淡渗湿。)木瓜(敛肺和胃,去湿热。)橘皮(理气燥湿,导滞消痰。)

泻火∶肺属金畏火。火有君相之别,君火宜清,相火有从逆两治,气实只宜逆治。

粳米(色白入肺,除烦清热。)石膏(色白入肺,清热降火。)寒水石(泻肺火胃火,治痰热喘嗽。)知母(清肺泻火,润肾滋阴。)诃子(敛肺降火,泄气消痰。)

通滞∶邪气有余,壅滞不通,去其滞气,则正气自行。

枳壳(破气行痰。)薄荷(辛能散,冷能清,搜肝气,抑肺盛。)生姜(辛温发表,宣通肺气。)木香(升降诸气,泄肺疏肝。)浓朴(辛温苦降,下气消痰。)杏仁(泻肺解肌,降气行痰。)皂荚(通窍吐痰,入肺、大肠。)桔梗(入肺泻热,开提气血,表散寒邪。)苏梗(下气消痰,祛风定喘。)

气虚补之

正气虚,故用补,下分三法。

补母∶土为金母,补脾胃,正以益肺气。

甘草(补脾胃不足。)人参(益土生金,大补元气。)升麻(参 上行,须此引之。)黄(壮脾胃,补肺气。)山药(入肺归脾,补其不足。)

润燥∶补母是益肺中之气,润燥是补肺中之阴。金为火刑则燥,润燥不外泻火。泻实火则用苦寒,泻虚火则用甘寒。

蛤蚧(补肺益精,定喘止嗽。)阿胶(清肺滋肾,补阴润燥。)麦冬(清心润肺,强阴益精。)贝母(泻火散结,润肺清痰。)百合(润肺安心,清热止嗽。)天花粉(降火润燥,生精滑痰。)天冬(清金降火,滋肾润燥。)

敛肺∶久嗽伤肺,其气散漫,或收而补之,或敛而降之,宜于内伤,外感禁用。

乌梅(敛肺涩肠,清热止渴。)粟壳(敛肺涩肠,固肾止嗽。)五味子(收敛肺气,消嗽定喘。)白芍(安脾肺,固腠理,收阴气,敛逆气。)五倍子(敛肺降火,生津化痰。)

本热清之

清热不外泻火润燥,前分虚实,此分标本寒热,意各有注,故药味亦多重出。

清金∶清金不外滋阴降火,甘寒苦寒随虚实而用。

黄芩(苦入心,寒胜热,泻上焦中焦实火。)知母(苦寒泻火。)麦冬(甘寒润肺。)栀子(苦寒泻心肺邪热。)沙参(甘寒补肺,滋五脏之阴。)紫菀(润肺泻火,下气调中。)天冬(甘苦大寒,清金降火。)

本寒温之

金固畏火,而性本寒冷,过用清润,肺气反伤,故曰形寒饮冷则伤肺。

温肺∶土为金母,金恶燥而土恶湿,清肺太过,脾气先伤,则土不能生金,故温肺必先温脾胃,亦补母之义也。

丁香(辛温纯阴,泄肺温胃。)藿香(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入手足太阴。)款冬花(辛温纯阳,温肺理气)檀香(调脾肺,利胸膈,引胃气上升。)白豆蔻(温暖脾胃,为肺家本药。)益智仁(燥脾胃,补心肾。)砂仁(和胃醒脾,补肺益肾。)糯米(甘温,补脾肺虚寒。)百部(甘苦微温,润肺杀虫。)

标寒散之

不言标热者,肺主皮毛,邪气初入则寒,犹未变为热也。

解表∶表指皮毛,属太阳,入肌肤则属阳明,入筋骨则属少阳,此解表、解肌、和解,有浅深之不同也。

麻黄(辛温发汗,肺家要药。)葱白(外实中空,肺之药也,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紫苏发表散寒,祛风定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指归》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指归》书籍目录
  1. 肺经《医学指归》
  2. 肺经《针灸问对》
  3. 肺经(肺穴)(肺金)《手穴手纹诊治》
  4. 肺经《中医词典》
  5. 肺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医宗金鉴》
  6. 肺噤《中医词典》
  7. 肺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刺灸心法要诀》
  8. 肺津不布《中医词典》
  9. 肺经步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10. 肺津不布《中医名词词典》
  11. 肺经分寸歌《医宗金鉴》
  12. 肺金篇《外经微言》
  13. 肺经分寸歌《刺灸心法要诀》
  14. 肺金《中医词典》
  15. 肺经风热咯血《轩岐救正论》
  16. 肺结棱《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17. 肺经歌《医宗金鉴》
  18. 肺结核合并妊娠《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9. 肺经歌《外科心法要诀》
  20. 肺结核病《病理学》
  21. 肺经咳嗽《中医词典》
  22. 肺结核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3. 肺经咳嗽《症因脉治》
  24. 肺结核《呼吸病学》
  25. 肺经失血《中医词典》
  26. 肺结核《自我调养巧治病》
  27. 肺经图(注)《厘正按摩要术》
  28. 肺结核《老年百病防治》
  29. 肺经穴歌《医宗金鉴》
  30. 肺结核《放射诊断学》
  31. 肺经穴歌《刺灸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