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子午流注之法
夫子午流注者,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者,乃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且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矣。经中必有返本还原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户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以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缺、癸水泉,包络内关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余皆根据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以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甲乙之木所克,戊属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 论子午流注之法《针灸大全》
- 论子午流注法(徐氏)《针灸大成》
- 论自汗分阴阳《阴证略例》
- 论子宫之胞与溲胞不同《质疑录》
- 论渍法《疡医大全》
- 论壮数多少法《普济方·针灸》
- 论宗气《中风论》
- 论壮数多少《针灸大全》
- 论总《中风论》
- 论壮数多少《痰火点雪》
- 论足跟疮《外科枢要》
- 论壮数多少《针灸资生经》
- 罗拔茹《中医词典》
- 论壮热烦渴口鼻腐烂等症(锦囊添加)《冯氏锦囊秘录》
- 罗布麻茶《食物疗法》
- 论主运上下太少相生《古今医统大全》
- 罗浮山人《中医词典》
- 论主运大运太少相生《古今医统大全》
- 罗福至《中医词典》
- 论主气《古今医统大全》
- 罗鬲《中医词典》
- 论诸虚证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罗国纲《中医词典》
- 论诸痿《轩岐救正论》
- 罗果《饮食须知》
- 论诸痛不宜补气《质疑录》
- 罗汉果《中医饮食营养学》
- 论诸热误治发斑疹《冯氏锦囊秘录》
- 罗汉果茶《茶饮保健》
- 论诸气证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罗汉果饮《保健药膳》
《针灸大全》
- 作者:徐凤 朝代:明·正统四年 年份:公元1439 年
- 卷之一
- 周身经穴赋
- 十二经脉歌
- 十二经本一脉歌
- 经穴起止歌
- 十五脉络歌
- 经脉气血多少歌
- 禁针穴歌
- 禁灸穴歌
- 血忌歌
- 逐日人神歌
- 九宫尻神歌
- 太乙人神歌
-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
-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 四总穴歌
- 千金十一穴歌
- 治病十一证歌
- 流注指微赋
- 通玄指要赋
- 灵光赋
- 席弘赋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周身折量法
- 先论取周身寸法
- 头部中行一十四穴
- 头部二行左右一十四穴
- 头部三行左右一十二穴
- 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
- 面部中行六穴
- 面部二行左右十穴
- 面部三行左右十穴
- 面部四行左右十穴
- 侧面部左右十四穴
- 肩膊部左右二十六穴
- 背部中行十二穴
- 背部二行左右四十六穴
- 背部三行二十八穴
- 侧颈部左右十八穴
- 膺部中行七穴
- 膺部二行左右十二穴
- 膺部三行左右十二穴
- 膺部四行十二穴
- 侧腋部八穴
- 腹部中行十五穴
- 腹部二行左右二十二穴
- 腹部三行左右二十四穴
- 腹部四行左右十四穴
- 侧胁部左右十二穴
- 手太阴肺之经左右十八穴
- 手阳明大肠之经左右二十八穴
- 手厥阴心包络之经左右十六穴
- 手少阳三焦之经左右二十四穴
- 手少阴心之经左右十八穴
- 手太阳小肠之经左右十六穴
- 足太阴脾之经左右二十二穴
- 足厥阴肝之经左右二十二穴
- 足阳明胃之经左右三十穴
- 足少阴肾之经左右二十穴
- 足少阳胆之经左右二十八穴
- 足太阳膀胱之经左右三十六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