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病
□
下焦阴阳素虚,雪地奔走,寒从口鼻而入,肺受邪则上逆而喘,阳受伤则 汗出。由中邪入,表散无益;宣其肺逆,喘缓可救。
□
烦劳遇冷,营卫交窒,虚人夹邪,只宜轻剂疏解。
□
呕恶腹痛,舌干不喜饮,脉左弱右大。劳倦中寒,脘中格拒,皆是太阴见证。古人有生料、熟料五积散,因爰其意,候裁。
□
冷气吸入,即是寒中太阴。与霍乱互参,正气散、冷香引饮,辟秽苏阳即效。而脾胃阳气未为全复,议用治中汤数剂,夜厘清虚为妙。
□
暴冷从口鼻入,直犯太阴,上呕下利腹痛,为中寒阴症,脉细涩欲绝,急急温暖中下之
□
因脘中痞闷,去术之缓中,再加桂枝以理阳。
人参 桂枝 干姜 附子 茯苓 白芍

- 寒病《眉寿堂方案选存》
- 寒变《中医词典》
- 寒病的预报《中医疾病预测》
- 寒痹白喉《中医词典》
- 寒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 寒痹《症因脉治》
- 寒颤切牙《张氏医通》
- 寒痹《明医指掌》
- 寒喘《中医词典》
- 寒痹《中医词典》
- 寒疮《中医词典》
- 寒痹《中医名词词典》
- 寒疮《外科大成》
- 寒包暑热《景景医话》
- 寒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 寒包热哮《中医词典》
- 寒从内生《中医词典》
- 寒包热咳嗽《中医词典》
- 寒从中生《中医名词词典》
- 寒包火《中医名词词典》
- 寒从中生《中医基础理论》
- 寒:第一双解散《河间伤寒心要》
- 寒毒《中医词典》
- 寒:第五大柴胡合三一承气汤《河间伤寒心要》
- 寒毒下利《中医词典》
- 寒:第四大柴胡合黄连解毒汤《河间伤寒心要》
- 寒多万安散《仁术便览》
- 寒:第七瓜蒂散《河间伤寒心要》
- 寒多于热《证治准绳·幼科》
- 寒:第二小柴胡凉膈天水合服《河间伤寒心要》
- 寒呃《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