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心书》书籍目录

扁鹊心书》三卷及《神方》一卷,宋绍兴中开州巡检窦材所集录,已尝锓板行世,而岁久湮没,人间少有见者。古月老人得之,诧为奇书秘册,宝藏不啻在琅函玉笈中。老人精医理,于古今方论,剖析疑似,指斥讹谬,皆合轩岐正义。遇危急之疾,他人缩手告难,老人治之往往奏效。年五十外又得此书,嗣后治人痼疾,益多奇验。没后,其子道周继其业,尝手其书示余,曰∶思欲重刊,以传于世。而家贫乏力,迟之十余年,竟不克刊,道周亦没,历今又十余年。见其孙纪云语及是书,因出其祖手录副本见示,上有参论百余条,拾遗补阙,可谓窦氏功臣。第字句不无讹错,边方亦有蠹蚀。问前者所见原本,则归横塘一藏书家。余深以不得再见为歉,又恐此本久亦湮没不存。爰加较勘,即以参论诸条附注其下,以付剖劂。一以恩故人昔日见示斯编之意;一以使奇方要诀,流传世上,后人用之得以起沉 而保天年,为益甚无穷也。回思数十年前与古月老人父子相晤语,宛然畴昔事,岁月如驰,两人墓木已拱,不获亲见是书重刊,为可叹也。老人名珏字念庵,因姓胡氏,故自号古月老人。

乾隆乙酉二月丁丑朔紫阳山民王琦书

窦氏材生于宋之中叶,而书中有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之语,又钟乳粉方下,訾丹溪“多服发渴淋”之说为谬,又言制法见时珍《本草》,何缘举元明人之书而及之,其为后人增益无疑,兼知是编非窦氏原本矣。仲景《伤寒论》,古今奉为不刊之典,窦氏顾有指摘其未当者数条,盖由胶执其词,未尝融贯以参领其活泼之用,致意见有差池耳。再后人自当分别观之,能鉴其是,更能正其非,判然不惑,斯为善读古书者。

人禀阴阳二气。以成此身,身之内皆二气所充周也。互以相生,因以相济,而无过与不及之相陵,是以内外和平而无疾病。有疾病者反是。治之者,扶阳保阴,各视其攸宜,损之,益之,以期于至当而无偏焉。是书重在扶阳,或者疑其不免偏见,然余尝观天地间日月盈亏,寒暄递运,雨 时若,草木盛衰,而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乃造化自然之枢机。若夫阳常有余,而芸生不厌其有余;阴常不足,而芸生不苦其不足。以此悟扶阳之理视保阴为尤要者,亦本造化当然之轨。则窦氏之书以灼艾为第一,饵丹药为第二,用附子为第三,传此三法以为保命真诀,洵千古不磨之法。何庸排訾其非哉。其议论张王以下六子也,非务为好辩以矫异也。序中已明言,学六子之书,以调治小疾百发而百中。特以数十种大病,垂危之证,非其书中所载诸方可能救疗,而别有救疗之方而言也。惟是药与人有宜不宜之殊,方与证有对不对之异,于古书能善读者,又贵能善用。苟仅能见其外之形似,而未能察其内之神机。惘惘然,执纸上陈言而尝试之,一有不当,人且乘其间而议是书扶阳之法为误而不可遵循矣。嗟,嗟!扶阳正理,何误之有,因用者之不当,而并咎昔人立言之误,吾恐斯人之学亦误于保阴之说,夭枉天下苍生更多而曾不自觉也,可胜叹哉!

二月十三日己丑琢崖又书

雕板未竣,或有阻余者曰∶陶节庵录成《家秘》的本,戒其子勿以示人,恐浅陋者妄肆诋 。子珍是编,什袭而藏之,择其人示焉可矣,胡事镌梨刻枣,以昭示于世,不虑浅学之徒是非锋起,或加涂抹,而为是书疮 与?余曰∶人心各异,所见不同,于是书而非之,或涂抹之,如吾子所言固有矣。然岂无重之珍之,更欲重刊之,如古月老人父子者乎!昔华佗能剖割积聚,湔洗肠胃,其方书焚毁不传,后人以为恨,然使其书尚存,恐谓其诞妄不经者必多,孰敢有信而用者。今窦氏之书宁独异于华氏之书耶?余幸其得存于今也。亟重刊之,化一帙为千百帙,冀其长留天地间,而不至澌灭无传。后人得之,或有信而用者,此之起死扶衰,通闭解结,而反之于平。则是书实博施济众之良书,其为有功于苍赤岂少哉!彼执偏滞之见,平居则啧有烦言,于扶阳之理,肆为排击;临险证则袖手 徨,莫之能救。其学之优劣可一览而知,其言之是非,曾何足为重轻乎!

二月二十六日壬寅琢崖又书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扁鹊心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扁鹊心书》书籍目录
  1. 《扁鹊心书》
  2. 《本草择要纲目》
  3.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4. 《婴童类萃》
  5. 《归砚录》
  6. 《医学从众录》
  7.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8. 《奇效简便良方》
  9. 《胎产指南》
  10. 《金针秘传》
  11. 《侣山堂类辩》
  12. 《内经评文》
  13. 《一得集》
  14. 《本草崇原》
  15. 《重楼玉钥续编》
  16. 《脉症治方》
  17. 《医学指归》
  18. 《冷庐医话》
  19. 《眼科阐微》
  20. 《轩岐救正论》
  21. 《医学真传》
  22. 《竹林女科证治》
  23. 《三家医案合刻》
  24. 《仲景伤寒补亡论》
  25. 《阴证略例》
  26. 《症因脉治》
  27. 《药征续编》
  28. 《外科大成》
  29. 《药征》
  30. 《石室秘录》
  31. 《三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