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风
断脐不慎起脐风,感受风寒湿水成,将成驱风散最效,已成兼证要分明,腹胀便秘黑白散,面白肢寒用理中,痰涎壅盛僵蚕散,壮热面赤龙胆清,呕吐多啼益脾治,唇青撮口撮风平,脐青口噤为不治,一腊逢之命必倾。
【注】脐者,小儿之根蒂也,名曰神阙。穴近三阴,喜温恶凉,喜干恶湿,如断脐悉遵前法,脐风何自而起?惟不知慎重,以致水湿、风冷之气入于脐中,儿必腹胀脐肿,日夜啼叫,此脐风之将作也,须急用驱风散治之。若寒邪深入,已成脐风者,又当视其所兼之形证治之。如肚腹胀硬,大便不通者,风兼实也,黑白散主之;面青肢冷,二便不实者,风兼虚也,理中汤主之;痰涎壅盛,气高喘急者,风兼痰也,辰砂僵蚕散主之;身体壮热,面赤口干者,风兼热也,龙胆汤主之;面青呕吐,曲腰多啼者,风兼寒也,益脾散主之;撮口唇青,抽搐不止者,风兼惊也,撮风散主之。若脐边青黑,口噤不开者,是为内抽不治。脐风见于一腊者,亦不治。一腊者,七日也。儿生七日,血脉未凝,病已中脏,医之无益。
驱风散
苏叶 防风 陈皮 浓朴(姜炒) 枳壳(麸炒) 木香(煨) 僵蚕(炒) 钓藤钩 生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脐风将作用驱风,苏防陈朴枳香从,僵蚕钩藤与甘草,生姜加入更通灵。
黑白散(方见肛门内合)
理中汤(方见不乳)
辰砂僵蚕散(方见撮口)
龙胆汤(方见噤口)
白茯苓 人参 草果(煨) 木香(煨) 炙甘草 陈皮 浓朴(姜炒) 紫苏子(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汤调服。

- 脐风《幼科心法要诀》
- 脐风《厘正按摩要术》
- 脐风《小儿推拿广意》
- 脐风《幼科发挥》
- 脐风《慈幼便览》
- 脐风《活幼心书》
- 脐风《幼科推拿秘书》
- 脐风《儿科要略》
- 脐风《慈幼新书》
- 脐风《竹林女科证治》
- 脐风《陈氏幼科秘诀》
- 脐风《明医杂着》
- 脐风 (附胎风)《医学入门》
- 脐风《古今医鉴》
- 脐风(附旋螺风等)《保幼新编》
- 脐风《寿世保元》
- 脐风(胎症)《冯氏锦囊秘录》
- 脐风《证治准绳·幼科》
- 脐风撮口《医学纲目》
- 脐风《医述》
- 脐风撮口《卫生易简方》
- 脐风《续名医类案》
- 脐风撮口《丹台玉案》
- 脐风《医宗金鉴》
- 脐风撮口《活幼心书》
- 脐风《中医词典》
- 脐风撮口口噤《明医指掌》
- 脐风《中医名词词典》
- 脐风撮口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脐风《针灸大成》
- 脐风发噤《奇效简便良方》
《幼科心法要诀》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疳证门
- 吐证门
- 泻证门
- 卷四
- 感冒门
- 瘟疫门
- 暑证门
- 霍乱门
- 痢疾门
- 疟疾门
- 咳嗽门
- 喘证门
- 卷五
- 痰证门
- 疝证门
- 淋证门
- 头痛门
- 腹痛门
- 黄胆门
- 水肿门
- 腹胀门
-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