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白痢

《活幼心书》书籍目录

赤白之痢,世人莫不曰赤为阳为热,白为阴为冷。或曰无积不成痢。至于调治,若以冷热之剂互进,或投去积之药,必难取效。不究其原,何由可疗?且四时八风之中人,五运六气之相胜,夏秋人多痢疾。《内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在泉,火湿所胜,民病注泄赤白,其可拘于无积不成痢之说。若专以积为论,岂一岁之中,独于夏秋人皆有积,春冬不然,盖风邪入胃,木能胜土,不为暴下,则成痢疾,赤白交杂,此为阴阳不分。法当分正阴阳,五苓散以导其逆,理中汤以温其胃,使色归一,然后施治。若一分之后,仍赤白同下,则当究其所患之因。若先白后赤,乃内伤生冷,外失于盖,由元气感于暑热。治法先救其里,次解暑毒。若先赤后白,乃先伤热而后失盖感冷,先宜解热,后治其痢。有夹热而痢者,则下纯鲜血,此风能动血,宜冷服黄连香薷散川草散,以当归散加醋炒蒸柏叶,水、姜煎服,或羌活散三和汤,水、姜、仓米煎。有人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猪肝瘀血,皆为阴证。盖血得寒则凝泣(音涩)故也,先用 咀五苓散加守中汤煎投,次以附子理中汤带凉服,或固真汤。倘不辨其虚实冷热,妄行施治,必致脾胃愈虚,不能乳食,成噤口痢者,则难疗矣。又有里急后重,盖里急为阳,后重为阴,未圊(音清,厕也)前腹痛为里急,已圊后腹痛为后重,故里急者,大肠涩也。先以大顺饮宽气饮和解及羌活散,水、姜、仓米煎服,次下宽肠丸。后重者,为气虚,用 咀五苓散加人参,水、姜煎服,并投香连丸。若二证俱作,前二丸子并进,或双金饮、金粟丸亦效。然泻痢二字,自是两证,粪夹水来,多而顺者曰泻;带血冻白冻,来三五点而痛者曰痢。轻重阴阳,于此而分,斯为治法。有脓血交杂,经久不止,昼轻夜重,或昼夜频数,食减痛多,并用万金散神效散主之。有五色痢者,乃因五脏蕴热,日久不散,故有是证,盖五脏受热,荣卫不调,五谷不化,熏腐脏腑,神气昏沉,此候已危,最苦是腹中刺痛,儿小者无治法。盖五色者,乃五脏之色,皆见于外,儿大者,可用《局方》三神丸,或小来复丹,以五苓散送下。或者可疗。若投药如故,不可为也。又有风痢,多是黄褐色,与疳泻颇同,但不臭为异耳。此风毒停滞于脾,宜去脾经风毒,泻黄散主之。若见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涩少,痛热并作,唇裂眼赤,气促心烦,坐卧不安,狂渴饮水,谷道倾陷,时复面容如妆,饮食不进者,难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活幼心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活幼心书》书籍目录
  1. 赤白痢《活幼心书》
  2. 赤白痢《活幼心书》
  3. 赤白痢《女科证治准绳》
  4. 赤白痢《证治准绳·女科》
  5. 赤白痢《是斋百一选方》
  6. 赤白痢《证治准绳·幼科》
  7. 赤白痢方六首《外台秘要》
  8. 赤白痢《医学纲目》
  9. 赤白痢腹痛后重在气在血属寒属热解《张聿青医案》
  10. 赤白痢《中医词典》
  11. 赤白痢候《诸病源候论》
  12. 赤白痢《圣济总录》
  13. 赤白痢疾《奇效简便良方》
  14. 赤白沥《中医词典》
  15. 赤白痢秘方《华佗神方》
  16. 赤白积烟漏《凌临灵方》
  17. 赤白痢原由症治《幼科释谜》
  18. 赤白候《诸病源候论》
  19. 赤白溜《幼幼新书》
  20. 赤白带症《女科秘要》
  21. 赤白漏下《中医词典》
  22. 赤白带下证治《竹林女科证治》
  23. 赤白肉际《中医名词词典》
  24. 赤白带下秘方《华佗神方》
  25. 赤白肉际《中医词典》
  26.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备急千金要方》
  27. 赤白蛇缠疮《奇效简便良方》
  28. 赤白带下(无论老幼孕妇皆可服之)《回生集》
  29. 赤白游风《景岳全书》
  30. 赤白带下《女科证治准绳》
  31. 赤白游风《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