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病篇第一

《经络全书》书籍目录

娄全善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人得其气以有生。故血气也,上下也,虚实也,寒热也,皆一阴阳也,五脏也,六腑也,十二经也,五运六气也,皆一五行也。病态千万,皆不出此。故诊病者,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务在阴阳不偏倾,脏腑不胜负,补泻随宜,适其病所,使之安痊。而已尔。”《灵枢》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盖风雨寒热,无虚则不能独伤人。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输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其着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溱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 满雷引,故时切痛。其着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着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着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着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着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邪气淫 不可胜论。

积之始生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盖厥气生足 ,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 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此病之起于阳者也。其伤脏而起于阴者,忧思伤心;重寒伤肺;愤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稍次《百病始生》篇文)。

难经》曰∶病从后来者为虚邪(谓生我者),从前来者为实邪(谓我生者),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谓克我者),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谓我克者)。自病,为正邪(本经自病,无他邪相干也)。假令心病(心经有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中风者,肝木先病,木生火,是从后来也。火中有木,木克土,无土则水至矣,故为虚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饮食劳倦者,脾土先病,土生于火,是从后来也,火中有土,水不能至,则子能制鬼矣,故为实邪)。中湿。得之为贼邪(中湿者,肾水先病,水克火,是从所不胜来也。既不能胜,故为贼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伤寒者,肺金先病,火克金,是从所胜来也,胜则不能为害,故为微邪)。伤暑得之为正邪(伤暑者,心火自病)。余仿此(稍次《五十难》文,末增一句)。

《素问》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收敛也,引急也)。诸气 郁,皆属于肺( ,满也。郁,奔迫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 ,皆属于火(瞀,目不明也。 ,筋跳掣也)。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固泄,皆属于下(厥,气逆也。固,禁固也。泄,不诸厥禁也。下,谓下焦肝肾气也)。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上,谓上焦心肺气也,肺热叶焦,发为痿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痉,强急也,太阳伤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阳内郁而阴行于外)。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上鼓,击也。下鼓,如鼓声也)。

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反戾,筋转也。水液,小便也,)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上下所出,及吐出溺出也)。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至真要大论篇》。此言运气病机也。娄全善曰∶病机十九条,乃察病之要旨也。而有者求之四句,又要旨中之要旨。刘河间《原病式》,但以十九条立论,而遗此四句,譬之有舟无操舟之工;有兵无将兵之帅,不免临病误施,至人夭折。今僭引经传而正之。夫诸风属肝,为阳 、急惊等病,治以凉剂固矣。然燥金胜则肝为邪攻,而病亦化风,如阳明司天,燥气下临,病掉振之类,是为阴 、慢惊等病。不以温剂治之,而亦与凉剂可乎?诸火属心,为阳躁 语等病,治以攻剂固矣。然寒水胜,则心为邪攻,而病亦化火热,如岁水太过,病躁、悸、烦心、 语之类,是为阴躁郑声等病,不以补剂治之,而亦与攻剂可乎?诸湿属脾,为濡泄等病,仲景用五苓等剂去湿固矣。然风木胜,则脾为邪攻,而病亦化湿,如岁木太过,病飧泄之类,则当用钱氏宣风等剂,以去风可也,乃亦去湿可乎?诸气属肺,为 郁寒喘等病,治以热剂固矣。然火热胜,则肺为邪攻,而病亦化 郁。如岁火太过,病咳喘之类,则当如东垣以凉剂治热喘可也,乃亦用热剂可乎?诸寒属肾,为屈伸不利等病,仲景用乌头汤等剂固矣。然湿土胜,则肾为邪攻。而病亦化寒。如湿气变病,筋脉不利之类,则当用东垣复煎散健步丸等剂治之可也,乃亦用去寒之剂可乎?盖其在太过,而化之病为盛,盛者真气也。

其在受攻,而化之病为虚,虚者假气也。是故有其病化者必求之,恐其气之假也。无其病化者,亦必求之,恐其邪隐于中,如寒胜化火之类也。其病之化似盛者,必责之,恐其盛之未的也;其病之化似虚者,亦必责之,恐其虚之未真也。病机皆用此四句为法。庶几补泻不差。今河间但以病化有者为盛,无者为虚,不复究其假者虚者,殊为未备。此则智者之一失也)。

又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气,脉气也。形,身形也。反,谓失其常也)。气盛身寒,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营气之道,纳谷为实)。谷入多而气少(胃病不散),谷不入而气多(肾气外散,肺并之也)此谓反也。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者血之府)。

脉盛血少,脉少血多,此谓反也(经脉行气,络脉受血,经气入络,络受经气,候不相合,皆为反常)。(增损《刺志论》篇文)

又曰∶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骨肉阴静,故阴气从之。血脉阳动,故阳气乘之),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冬阴气盛,故阳病发于冬。夏阳气盛,故阴病发于夏,各随其少也),是谓五发。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入于阴则痹(邪居阳脉之中,则四肢热盛而为狂邪。入阴脉之中,则六经凝涩不通而为痹),搏阳则为巅疾(巅,谓巅顶。邪内搏于阳,则脉流,故为上巅之疾。一云∶诸家解巅作癫,阳附阴则癫。又云∶搏当作传,邪已入阴,复传于阳、则为癫。其说不同,今并存之。《难经》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夫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居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是也。癫之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者是也),搏阴则为 (邪内搏于阴则脉不流,故令不能言。一云∶搏亦当作传),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之,往也。一云∶怒者当作恐),是为五乱。

(《宣明五气篇》)

又曰∶年长则求之于腑(年之长者,甚于味,味恣则伤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之少者,劳于使;劳于使,则经中风邪),年壮则求之于脏(年之壮者,过于内;过于内,则耗散精气)。(《示从容论篇》)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经络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经络全书》书籍目录
  1. 原病篇《经络全书》
  2. 原病篇《温病条辨》
  3. 原蚕《本草纲目》
  4. 原病论《幼科发挥》
  5. 原蚕蛾《千金翼方》
  6. 原病《医学真传》
  7. 原蚕蛾《玉楸药解》
  8. 原病《温疫论》
  9. 原蚕蛾《本草经集注》
  10. 原癌基因与构形重建《药理学》
  11. 原蚕蛾《新修本草》
  12. 《中医词典》
  13. 原蚕蛾《本草衍义》
  14. 袁序《研经言》
  15. 原蚕蛾《医学入门》
  16. 袁氏八门《冯氏锦囊秘录》
  17. 原蚕蛾《证类本草》
  18. 袁仁《中医词典》
  19. 原蚕蛾《本经逢原》
  20. 袁谦《中医词典》
  21. 原蚕蛾《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2. 袁了凡静功诀《心医集》
  23. 原蚕蛾《名医别录》
  24. 袁坤厚《中医词典》
  25. 原蚕蛾《本草分经》
  26. 袁聚东痞块危证治验《寓意草》
  27. 原蚕砂《本草备要》
  28. 袁句《中医词典》
  29. 原蚕砂《本草从新》
  30. 袁班《中医词典》
  31. 原蚕砂《本草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