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胆〕

《经络全书》书籍目录

(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藏津汁三合)《灵枢》曰∶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自目锐 ,由听会、客主人,上抵头角,循颔厌,下悬颅、悬厘,从耳上发际入曲鬓、率谷,历手少阳之角孙,外折下耳后,行天冲、浮白、窍阴、完骨;又自完骨外折上行,循本神,前至阳白,复内折上行,循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由风池而下行;自风池循颈,过手少阳之天牖,行少阳之前,下至肩上,循肩井,复交出手少阳之后,过督脉之大椎,会于手太阳之秉风,而前入于足阳明缺盆之外,其支又入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从耳后颞 间,过手少阳之翳风,入耳中,过手太阳之听宫,出走耳前,复自听会至目锐 后瞳子 之分);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 (其支者,别自目外 瞳 ,下足阳明大迎之次,由手少阳之丝竹空、和 ,而下抵于 也);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其下于足阳明者,合于下关,乃自颊车下颈,循本经之前与前之入缺盆者相合,以下胸中)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内行者,由缺盆下胸,当手厥阴天池之分贯膈,足厥阴期门之分络肝,本经日月之分属胆,而相为表里,乃循胁里,由足厥阴之章门下行,出足阳明之气街,绕毛际,合于足厥阴,以横入髀厌中之环跳穴也);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其直下而行于外者,从缺盆下腋,循胸,历渊腋、辄筋、日月,过季胁,循京门、带脉等穴下行,由居 入足太阳之上 、中 、下 ,下行复与前之入髀厌者相合),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行辅骨之前(髀阳,髀之外侧也。辅骨,膝下两旁高骨也。由髀阳行太阳、阳明之中,历中渎、阳关,出膝外廉,下行辅骨之前,自阳陵泉以下阳交等穴也),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外踝上骨际曰绝骨。绝骨之端,阳辅穴也,下行悬钟,循足面上之丘墟、临泣等穴,乃入小指次指之间,至窍阴穴,足少阳经止于此);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足大指次指本节后骨缝为岐骨,大指爪甲后二节间为三毛。其支者,自足跗上别行入大指,循岐骨内,出大指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而接乎足厥阴经也)。其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 ,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足少阳之络,名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别走足厥阴者也,此经下络足跗。凡痛厥与痿 ,治此者,当取所别之光明)。其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 也(此肝、胆二经为表里,经脉相为一合。

足少阳,绕髀阳,入毛际,与足厥阴合。其内行而别者,乃自季胁入胸属胆,散之上肝,由肝之上系贯心,上挟咽,自颐颔中出散于面,而上系目系,复合少阳本经于目外 瞳子 也)。其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合于膝外廉(小趾次趾,即第四趾窍阴之次。外踝,丘墟之次。胫外廉,外丘、阳交之次。膝外廉,阳陵泉、阳关之次。此皆刚筋也);其支者,别走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膝下两旁突出之骨曰辅骨。膝上六寸起肉曰伏兔。尾 骨曰尻。此支自外踝骨上走于髀,分为二岐,前结阳明之伏兔,后结督脉之尻,至此刚柔相制,所以取臀膝而运枢机也);其直者,上乘 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季胁下两旁 处曰 。胸上两旁高处曰膺。此直,自外输骨上走于髀,由髀枢上行乘 ,循季胁上走腋,当手太阴之下,出腋前廉,横系于胸乳之分,上结于缺盆,与手太阴之筋相合,皆刚筋也);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 (此直者,自上走腋处,直上出腋,贯于缺盆,与上之结于缺盆者相合,乃行足太阳经筋之前,循耳上额角,交太阳之筋于巅上,复从足阳明头维之分,走耳前,下腮颔,复结于 上也);支者,结于目 为外维(此支者,从颧上斜趋结于目外 ,而为目之外维,凡人能左右盼视者,正以此筋为之伸缩也)。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经络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经络全书》书籍目录
  1. 《经络全书》
  2. 瘅症《傅青主男科》
  3. 《医学影像学》
  4. 瘅热《中医词典》
  5. 《中医名词词典》
  6. 瘅疟治验《卫生宝鉴》
  7. 《中医词典》
  8. 瘅疟三方《本草乘雅半偈》
  9. 《中医基础理论》
  10. 瘅疟候《诸病源候论》
  11. 《医述》
  12. 瘅疟《时病论》
  13. 《普济方·针灸》
  14. 瘅疟《金匮翼》
  15. 《顾松园医镜》
  16. 瘅疟《症因脉治》
  17. 胆病《千金翼方》
  18. 瘅疟《医述》
  19. 胆病《中医词典》
  20. 瘅疟《凌临灵方》
  21. 胆病候《诸病源候论》
  22. 瘅疟《中医词典》
  23. 胆部(足少阳属腑)《笔花医镜》
  24. 瘅疟《时病论歌括新编》
  25. 胆瘅《黄帝内经太素》
  26. 瘅疟《四圣心源》
  27. 胆瘅《圣济总录》
  28. 瘅疟《圣济总录》
  29. 胆瘅《中医词典》
  30. 瘅疟《中医名词词典》
  31. 胆瘅《医述》

《经络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