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块作痛
产后血块作痛,多由产母难产过劳而成。或调护失宜,或寒邪凝滞,以致血停作痛。古法每用苏木、三棱、莪术以迅攻之。时医多用归尾、红花以急行之,或延胡、牛膝以大破之。他如用山楂、砂糖以消块,姜椒、艾酒以定痛,亦非良剂。至于治气胀用乌药、香附以顺之,枳壳、浓朴以顺之,又有用青皮、苏子以下气定喘,芩连、栀柏以退热除烦。彼夫血枯便闭以承气汤下而愈。厥汗多,小便涩以五苓散通之而愈秘。此皆重虚,产母非徒无益,反致变证百出。盖产后血块固宜消,新血亦宜生。必须行中带补,化中又生,可称善治。若生化汤能使血块消而痛止,神清而气复,产后之至宝也。凡产儿下地,未进饮食之先,即服一剂后,再连服二剂,可保产后一切危证。
生化汤
当归(八钱) 川芎(三钱) 炙甘草(五分) 炮姜(五分,夏用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捣)
水煎,入陈酒六七匙冲服。渣另用器储,候三剂头煎服完,将三渣作一剂水煎服。

- 血块作痛《竹林女科证治》
- 血块痛论《妇科秘书》
- 血亏经闭《中医词典》
- 血块痛论《胎产心法》
- 血亏经闭《医宗金鉴》
- 血块痛《中医词典》
- 血亏经闭《妇科心法要诀》
- 血块收缩试验《临床基础检验学》
- 血溃《中医词典》
- 血块收缩时间《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溃怪病《奇方类编》
- 血块(瘀血)《针灸资生经》
- 血溃流注疽《中医词典》
- 血块《盘珠集胎产症治》
- 血劳论《女科折衷纂要》
- 血块《金匮钩玄》
- 血类《察病指南》
- 血块《普济方·针灸》
- 血类《医学入门》
- 血块《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 血利候《诸病源候论》
- 血块《傅青主女科》
- 血疬《中医词典》
- 血枯血亏经闭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血痢《圣济总录》
- 血枯血亏经闭证治《医宗金鉴》
- 血痢《孙真人海上方》
- 血枯属之经闭第一《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痢《傅青主男科》
- 血枯属之经闭第二《竹泉生女科集要》
- 血痢《中医词典》
《竹林女科证治》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
- 原序
- 卷一
- 调经上
- 月经先期
- 月经后期
- 月经或前或后
- 月经愆期
- 过期经行
- 形瘦经不调
- 形瘦过期经行
- 形肥过期经行
- 一月经再行
- 每月经来二三次
- 经来不止
- 数月行经
- 经来色紫
- 经来色淡
- 形瘦经少
- 形肥经少
- 经来过多
- 经来如猪肝水
- 经来如屋漏水
- 经来如黄泥水
- 经来如铜绿水
- 经来全白色
- 经来成块如葱白色
- 经来臭如腐肉
- 经来如鱼脑髓
- 经来如牛膜片
- 经来下肉胞
- 经从口鼻出
- 逆经咳嗽气急
- 经从大小便出
- 经来吊阴痛
- 经来小便痛
- 经来胁气痛
- 经来遍身痛
- 经前腹痛
- 经来腰腹痛
- 经来小腹痛
- 经来未尽腹痛
- 经来潮热气痛
- 经来尽后作痛
- 经后腹痛
- 经来呕吐
- 经来饮食后即吐
- 经来浮肿
- 经来泄泻
- 经来常咳嗽
- 经来下白寸虫
- 经来吐虫
- 经来潮热不食
- 经来伤寒厥冷
- 经来狂言谵语
- 经前经后痢疾
- 热入血室
- 石瘕证治
- 血结成瘕
- 肠覃证治
- 调经下
- 十三四岁经证
- 十五六岁经证
- 十七八岁经证
- 十九二十岁经证
- 二十一二岁经证
- 二十三四岁经证
- 二十五六岁经证
- 二十七八岁经证
- 二十九三十岁经证
- 三十二三岁经证
- 三十四五岁经证
- 三十六七岁经证
- 三十八九岁经证
- 四旬四一经证
- 四十二三经证
- 四十四五经证
- 四六四七经证
- 四旬七八经证
- 四九五旬经证
- 五旬以后经证
- 心虚经闭
- 脾虚经闭
- 形肥痰热经闭
- 形肥痰滞经闭
- 形瘦血郁经闭
- 形瘦血热经闭
- 过食生冷经闭
- 过食辛热经闭
- 房事触伤经闭
- 性急多怒经闭
- 气郁血滞经闭
- 经闭浮肿
- 经闭腹大如鼓
- 室女经闭浮肿
- 室女经闭胀痛
- 室女实热经闭
- 室女虚热经闭
- 室女经闭腹痛
- 室女经闭劳嗽
- 室女经闭骨蒸
- 师尼室寡经闭
- 妇女失志经闭
- 崩漏标本证治
- 崩漏虚实证治
- 崩漏不止证治
- 郁气崩漏
- 肾虚崩漏
- 怒后崩漏
- 崩久不止
- 久崩成漏
- 崩后下白带
- 漏下不止
- 杀血心痛
- 带下虚热
- 赤白带下证治
- 瘦人赤带多热
- 肥人白带多痰
- 白带腥臭
- 白带腹痛
- 白淫证治
- 白浊证治
- 卷二
- 安胎上
- 妊娠脉诀歌
- 验胎有无
- 脉辨男女歌
- 胎辨男女法
- 预知男女法
- 转女为男法
- 妊娠宜禁房劳
- 妊娠宜小勤劳
- 妊娠宜戒生冷
- 妊娠宜慎寒温
- 妊娠宜知静养
- 妊娠宜戒恼怒
- 妊娠须知调护
- 妊娠宜节饮食
- 妊娠饮食禁忌
- 妊娠药物禁忌
- 妊娠宜服药饵
- 妊娠护胎法
- 初月胎形
- 二月胎形
- 三月胎形
- 四月胎形
- 五月胎形
- 六月胎形
- 七月胎形
- 八月胎形
- 九月胎形
- 十月胎形
- 初月养胎
- 二月养胎
- 三月养胎
- 四月养胎
- 五月养胎
- 六月养胎
- 七月养胎
- 八月养胎
- 九月养胎
- 十月养胎
- 初月胎证
- 二月胎证
- 三月胎证
- 四月胎证
- 五月胎证
- 六月胎证
- 七月胎证
- 八月胎证
- 九月胎证
- 十月胎证
- 安胎总论
- 胎寒不安
- 胎热不安
- 胎虚不安
- 胎实不安
- 胎痿不长
- 胎气上逼
- 胎气攻心
- 胎气喘急
- 胎动
- 胎漏
- 痛胎
- 滑胎
- 胎热
- 胎寒
- 小产
- 半产
- 小产胞宫下陷
- 安胎下
- 卷三
- 保产上
- 保产总论
- 滑胎
- 催生
- 产室
- 稳婆
- 弄痛
- 试痛
- 脉诀
- 临产宜正卧
- 睡是妙策
- 忍痛
- 惜力
- 慢临盆
- 临产宜饮食
- 临产贵运动
- 临产禁巫邪
- 正产
- 难产
- 横产
- 倒产
- 坐产
- 偏产
- 碍产
- 盘肠产
- 热产
- 冻产
- 惊产
- 伤产
- 临产服药
- 临产安慰
- 临产血晕
- 交骨不开
- 胞衣不下
- 膀胱落下
- 子宫脱出
- 损破脬胞
- 产门不闭
- 产后调护
- 产后禁忌
- 乳少
- 乳出
- 吹乳
- 乳
- 乳痈
- 乳岩
- 盘肠产治
- 产后舌不收
- 产后乳悬
- 产下肉线
- 子母虫
- 肠痒
- 产后身冷
- 儿枕痛
- 恶露不下
- 保产下
- 卷四
- 求嗣上
- 求嗣总论
- 求嗣脉诀
- 相女有法
- 子嗣专责男子
- 求嗣必先养精
- 养精须寡欲
- 养精须节劳
- 养精须息怒
- 养精须戒酒
- 养精须慎味
- 炼精之法
- 君相二火须知
- 男女情兴
- 种子时候
- 进火妙诀
- 男有三至
- 女有五至
- 女有五伤
- 女有五候
- 迟速异势
- 强弱殊情
- 童稚不孕
- 交合避忌
- 暗产须防
- 蓄外家之法
- 种子药食宜慎
- 男子艰嗣病源
- 妇人不孕病源
- 种子误治辨明
- 男子阴虚艰嗣
- 男子精少艰嗣
- 男子瘦弱艰嗣
- 男子精薄艰嗣
- 男子精滑艰嗣
- 男子精清艰嗣
- 男子精冷艰嗣
- 男子精寒艰嗣
- 男子虚寒艰嗣
- 男子阳痿艰嗣
- 男子阳虚艰嗣
- 男子火盛艰嗣
- 男子阳极艰嗣
- 男子鸡精艰嗣
- 妇人虚弱不孕
- 妇人脏寒不孕
- 妇人形肥不孕
- 妇人瘦弱不孕
- 妇人素弱不孕
- 妇人相火盛
- 妇人脾胃寒
- 妇人气郁不孕
- 妇人血滞不孕
- 妇人经乱不孕
- 妇人经水不调
- 求嗣下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