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阴阳大要

《华佗神方》书籍目录

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立于天地之间,而受阴阳之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幽鬼。故钟于阳者长,钟于阴者短。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阴务其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之体轻,阴之体重。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故天地得其阳则炎炽,得其阴则寒凛。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在其时,更始更末,无有休息,人能从之,是曰大智。金匮曰∶“秋首养阳,春首养阴;阳勿外闭,阴勿外侵;火出于木,水生于金,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此之谓也。”凡愚不知是理,举止失宜,自致其罹。外以风寒暑湿,内以饥饱劳役为败,欺残正体,消亡正神,缚绊其身,生死告陈。殊不知脉有五死,气有五生,阴家脉重,阳家脉轻。阳病阴脉则不永,阴病阳脉则不成。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阴阳运动,得时而行。阳虚则暮乱,阴虚则朝争,朝暮交错。其气厥横,死生致理,阴阳中明。阴气下而不上曰断络,阳气上而不下曰断经。阴中之邪曰浊,阳中之邪曰清。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阳不足则助之以火精,阴阳济等,各自攀陵。上通三寸,曰阳之神路,下通三寸,曰阴之鬼程。阴常宜损,阳常宜盈,居之中者,阴阳匀停。是以阳中之阳,天仙赐号;阴中之阴,下鬼持名;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逢斯妙趣,无所不灵。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华佗神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华佗神方》书籍目录
  1. 论阴阳大要《华佗神方》
  2. 论阴阳表里灸法三十七首《外台秘要》
  3. 论阴阳二络《阴证略例》
  4. 论阴挺下脱《济阴纲目》
  5. 论阴阳法《疡医大全》
  6. 论阴脉小便不通《阴证略例》
  7. 论阴阳痞格《华佗神方》
  8. 论阴冷《济阴纲目》
  9. 论阴阳易分热寒《阴证略例》
  10. 论阴厥《华佗神方》
  11. 论阴痒生虫《济阴纲目》
  12. 论阴火为心乘土位《质疑录》
  13. 论阴证大便秘《阴证略例》
  14. 论阴户肿痛《济阴纲目》
  15. 论阴证发渴《阴证略例》
  16. 论阴户生疮《济阴纲目》
  17. 论阴证发热《阴证略例》
  18. 论阴疮毒似阳疮《疡医大全》
  19. 论阴证咳(一作吃)逆《阴证略例》
  20. 论阴疮《外科精义》
  21. 论阴证始终形状杂举例《阴证略例》
  22. 论阴不得有汗《伤寒发微论》
  23. 论阴证世间罕有《温疫论》
  24. 论疫疹之脉不宜表下《疫疹一得》
  25. 论阴证小便赤《阴证略例》
  26. 论疫疹之脉不能表下《温热经纬》
  27. 论阴证阳证《疡科纲要》
  28. 论疫疹因乎气运《疫疹一得》
  29. 论阴证躁不躁死生二脉《阴证略例》
  30.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温热经纬》
  31. 论音哑作呛喉病《冯氏锦囊秘录》

《华佗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