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白术
补气生血、健脾燥湿.
甘补脾.温和中.苦燥湿.(经曰∶脾恶湿、急食苦以燥之.)本善补气.同补血药用.亦能补血.(气能生血.)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发汗加辛散之味、止汗同 芍之类.)补脾则能进饮食.祛劳倦.(脾主四肢、虚则四肢倦怠.)止肌热.(脾主肌肉.)化症癖.症癖因脾虚不运者、宜用此以健脾、脾运则积化也.)和中则能已呕吐.定痛安胎.(得黄芩、清胎热、得艾、疗胎寒、得参、大补胎元之弱、盖胎系于脾、脾虚则蒂无所附、故易落.)燥湿则能利又生津、何也、汪机本草会编曰∶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止泄泻.化胃经痰水.(土旺自能胜湿.)理心下急满.(脾胃健于转输.)利腰脐血结.去周身湿痹.(二证皆湿停为患、湿去则安矣.)按白术赞云.味重金浆.芳逾玉液.百邪外御.六腑内充.盖甚言其功之广也.
肾虚者勿用.有火者宜生用.(寓意草中、载蒋中尊病伤寒、临危、求肉汁淘饭、食毕大叫一声而逝、门人问临危索饭之时、尚有法可救否、喻嘉言曰∶独参汤可以救之、曾治一孕妇伤寒、表汗过后、忽唤婢作伸冤之声、知其扰动阳气、急迫无奈、令进参汤、不可捷得、遂将白术三两、熬浓汁一碗与服、即时安妥、凡力艰不能服参者、重用野术、颇可代之、下焦阴气不脱、而上焦阳气骤脱者、大能起死回生.)产于潜者最佳.今甚难得.即浙江诸山出者.俱可用.俗称为天生术.有鹤颈甚长.内有朱砂点.术上有须者尤佳.以其得土气浓.须乃其余气也.其次出宣歙者.名狗头术.冬月采者佳.用糯米泔浸.(借谷气以和脾.)
陈壁土炒.(借土气以助脾.)或蜜水炒,人乳拌用.(润以制其燥.凡炒白术、止宜炒黄、若炒焦则气味全失.)熬膏良.

- 野白术《本草从新》
- 冶诸热证《育婴家秘》
- 野薄荷《滇南本草》
- 冶冻死方《回生集》
- 野瘭《中医词典》
- 蠮螉《神农本草经》
- 野菜谱《中医词典》
- 噎塞《备急千金要方》
- 野道候《诸病源候论》
- 噎气《回春录》
- 野葛膏《备急千金要方》
- 噎候《诸病源候论》
- 野葛膏《备急千金要方》
- 噎膈证《明医指掌》
- 野葛膏《备急千金要方》
- 噎膈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野葛中毒《中医词典》
- 噎膈门(附梅 气)《丹台玉案》
- 野蒿《滇南本草》
- 噎膈门《医方考》
- 野合《中医词典》
- 噎膈门《张氏医通》
- 野火丹《中医词典》
- 噎膈脉案《类证治裁》
- 野火丹《幼幼新书》
- 噎膈论《医贯》
- 野火丹《证治准绳·幼科》
- 噎膈论《症因脉治》
- 野火丹《急救广生集》
- 噎膈解《素灵微蕴》
- 野火丹《外科启玄》
《本草从新》
- 原序
- 本草从新凡例
- 药性总义
- 卷一草部
- 山草类
- 卷二草部
- 卷三草部
- 卷四草部
- 卷五草部
- 卷六草部
- 卷七木部
- 卷八木部
- 卷九木部
- 卷十果部
- 卷十一菜部
- 卷十二谷部
- 麻麦稻类 稷粟类 菽豆类 造酿类
- 卷十三金石部
- 卷十四水部
- 卷十五火土部
- 卷十六禽兽部
- 卷十七虫鱼鳞介部
- 卷十八人部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