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逆
诸病皆有逆顺,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身热、脉大,而加以腹胀,表里之邪俱盛也,是为一逆。)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冷而兼后泄,阴症也,脉不宜大而大者,脉症相反也,是为二逆。)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鼻衄在阴,脉大为阳,阳实阴虚,是为三逆。)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而溲血脱形者,正气已衰,脉小而急者,邪气仍在,邪正不能相当,是为四逆。)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脱形身热,真阴已亏,而火独不清也。其脉细小疾数者,邪盛正衰之候,是为五逆。)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一节之更,时移气易,客强主弱,则不能胜,故不过十五日而死。)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此下言五逆之急症也。腹大胀者,最忌中虚,若见四肢清冷而脱形泄甚者,脾元败而阳气去也,故为一逆。)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腹胀便血,阴病也,脉大时绝,孤阳将脱也,故为二逆。)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咳而溲血者,气血俱病,形肉脱者,败在脾,脉搏者,真脏也,败在胃气,故为三逆。)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呕血,胸满引于背者,脏气连乎背也,脉见细小疾数,则真元大亏矣,故为四逆。)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上为咳呕,中为胀满,下为飧泄,三焦俱病,而脉至于绝者,有邪无正也,故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不及一时,谓不能周一日之时也。)工不察此者,是为逆治。(病不可治而强治之,非惟无益,适以资害,是谓逆治也。)

- 五逆《医经原旨》
- 五逆《中医词典》
- 五逆《针灸素难要旨》
- 五难《难经悬解》
- 五逆缓急《类经》
- 五难《难经》
- 五逆脉《古今医统大全》
- 五母麻《名医别录》
- 五逆五夺《灵素节注类编》
- 五母麻《证类本草》
- 五拗汤《仁术便览》
- 五母麻《新修本草》
- 五烹做法《奇方类编》
- 五母麻《千金翼方》
- 五皮散《冯氏锦囊秘录》
- 五磨饮子《医方考》
- 五皮散《妇人大全良方》
- 五秘《中医词典》
- 五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五门十变《中医词典》
- 五皮散《仁术便览》
- 五门八枢《疡医大全》
- 五皮散《时方歌括》
- 五门《中医词典》
- 五皮散《是斋百一选方》
- 五美散《外科全生集》
- 五皮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盲恶候《中医词典》
- 五皮饮《医学心悟》
- 五脉《中医词典》
- 五皮饮《医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