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原旨》书籍目录

人知肺之令人咳,不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夫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邪气,风寒也。皮毛先受之,则入于肺,所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脉起于中焦,循胃口,上膈属肺,故胃中饮食之寒从肺脉上于肺也。所谓形寒寒饮则伤肺者,此之谓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如肝当受病于春,以其时也。然有非木令之时而肝亦病者,正以肺先受邪而能传以与之也,凡诸脏腑之非时受邪者,其义皆然。所以五脏六腑虽皆有咳,然无不由于肺者。)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治时,治令之时也,上文言外内合邪,此即其症。邪微者浅而在表,故为咳;甚者深而入里,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此即治时受病也,故当其时者,必先受也。)何以异之?(此下辨五脏之咳不同也。)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肺主气而司呼吸,故喘息有音唾血者,随咳而出,其病在肺,与呕血者不同。)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心肺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上挟于咽,故病喉中梗介,咽肿喉痹也。介介如有所梗,妨碍之意。)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肝脉布胁肋,故病如是, ,腋下胁也。)脾咳之状,咳则右 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脾脉上膈挟咽,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故为 下痛而阴阴然痛引肩背。脾应土,其性静,故甚者不可以动,动则增剧也,脾咳则右 下痛者,盖阴土之气应于坤,出西南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岂非阳土之气应于艮而出东北乎?人与天地相参也。)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肾脉贯脊,系于腰背,故相引而痛。其直者入肺中,循喉咙,故甚则咳涎,盖肾为水脏,主涎饮也。)六腑之咳,又安所受病?(此下辨六腑之咳不同也。)夫五脏之咳,久乃移于六腑。(五脏之咳久不已,则病及于腑,皆各因其合而表里相移也。)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脾与胃合,故脾咳不已,胃必受之。胃不能容,则气逆为呕。长虫,蛔虫也,居肠胃之中,呕甚则随气而上出。蛔,音回。)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胆汁,苦汁也。)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矢,屎也。)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小肠之下,则大肠也。大肠之气,由于小肠之化,故小肠受邪而咳则下奔失气也。)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膀胱为津液之府,故邪气居之则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久咳不已,则上、中、下三焦俱病,出纳升降皆失其和,故腹满不能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此下总结诸咳之症而并及其治也,诸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者,以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肺为皮毛之合,如上文所云“皮毛先受邪气”及“寒饮食入胃”者,皆肺、胃之候也。阳明之脉起于鼻,会于面,出于口,故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肺为脏腑之盖而主气,故令人咳而气逆。)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脉之所注者为俞,所入者为合,所行者为经。诸脏腑皆然也。咳证必由于肺,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又曰“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则不独在肺矣。盖咳有内伤、外感之分,故自肺而传及五脏者有之,自五脏而传于肺者亦有之。如风寒暑湿伤于外,则必先中于皮毛,皮毛为肺之合,而受邪不解,此则自肺而后传于诸脏也;劳欲情志伤于内,则脏气受伤,先由阴分而病及上焦,此则自诸脏而后传于肺也。但自表而入者,其病在阳。故必自表而出之,治法宜辛宜温,求其属而散去外邪,则肺气清而咳自愈矣;自内而生者伤其阴也,阴虚于下则阳浮于上,水涸金枯则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治此者宜甘以养阴,润以养肺,使水壮气复而肺则宁也。大法治表邪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久必变生他病,故最忌寒凉收敛之剂;治里症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真阴不复,燥痒愈增,病必日甚,故最忌辛香助阳等剂。然治表者虽宜从散,若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其中气而佐以温解之药,若专于解散,恐肺气益弱,腠理益疏,外邪乘虚而入,病益甚也;治里者虽宜静以养阴,若命门阳虚不能纳气,则参、姜、桂、附之类,亦所必用,否则气不化水,终无济于阴也,至若因于火者宜清,因于湿者宜利,因痰者降其痰,因气者理其气,虽方书条目极多,病本惟风寒、劳损而已,风寒者责在阳实,劳损者责在阴虚,此咳证之纲领。其他治标之法,亦不过随其所见之证,而兼以调之则可,原非求本之法也,至于老人之久嗽者,元气既虚,本难全愈,多宜温养脾肺,或兼治标,但保其不致羸困则善矣;若求奇效而必欲攻之,则非计之得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经原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经原旨》书籍目录
  1. 《医经原旨》
  2. 《医学纲目》
  3. 《丹溪手镜》
  4. 《中医词典》
  5. 《友渔斋医话》
  6. 《中医词典》
  7. 《伤寒寻源》
  8. 髁骨(骻骨)《中医名词词典》
  9. 《伤寒明理论》
  10. 髁(kē,音科;又计kuà,音跨)胂《中医词典》
  11. 《广瘟疫论》
  12. 髁(kē,音科;又计kuà,音跨)胂《中医词典》
  13. 咳、嗽《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14. 蝌蚪《得配本草》
  15. 咳病《扁鹊心书》
  16. 蝌蚪《本经逢原》
  17. 咳喘《中医词典》
  18. 蝌蚪《本草新编》
  19. 咳喘《中医词典》
  20. 蝌蚪《本草纲目》
  21. 咳喘《张氏医通》
  22. 颗粒性抗原的制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3. 咳喘1个月《名师垂教》
  24. 《中医词典》
  25. 咳喘点《手穴手纹诊治》
  26. 《中医词典》
  27. 咳家《中医词典》
  28. 颏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29. 咳家《中医词典》
  30. 颏痈《中医词典》
  31. 咳利谵语证七 少阴八《伤寒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