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暴喘即是寒入命门伤寒杂病皆有之
无寒热他病.饮食如常.忽然大喘.有行动即喘.静卧稍减者.有行动稍可.不能正卧者.此二大病也.皆寒湿冷痰.注入命门之故.前证由于冬月伏寒.或多年久湿.自膝胫上冲少腹.过膀胱而入肺.亦有外循太阳经上行脊背而入肺者.必先见咳嗽.邪气自下上逆.元气浮动.不能归窟.故动甚也.后证由于冷痰发于阳明.循冲任而下溜.必先见两乳间.隐隐不舒之兆.或发于脊背.循腰肾而下溜.必先有两腰内隐隐 胀之兆.冷痰有形.自上下扑.元气遏抑.正卧则膻中气愈不续.故卧甚也.治法.前证宜仿寒湿香港脚疝气奔豚法.逐邪下出.兼咳者.兼仿小青龙法.轻剂饭后.微开其上.后证宜生鹿角紫石英肉桂泽泻直捣命门.佐生附子石菖蒲以温阳明冲任.狗脊独活刀豆以温腰脊.古方如赤丸大建中汤.大乌头煎黑锡丹.破阴丹.半硫丸.三石寒食散.皆良方也.待痰开喘定.再视转证.而随调之.曾诊谢妇患前证.其脉两寸短缩.关后洪弦.隐指动摇.如战栗状.以法治之.畏药峻不肯服.逾月而逝.时在于春.又诊杨某患后症.其脉左关陷而不起.两尺厥厥动摇.断而不续.以法治之.三剂喘定.脉起且续矣.却嫌太盛.戒曰.宜静养.而以敛阳安阴之药调之.勿懈也.奔走酒食如故.又止药半月.喘复发.自服麻杏石甘汤而逝.时在于秋.杨自命精医者也.予为言病势甚险.根甚深.机甚微.将来邪气出路.或在二便.或在于肺.幸发于秋.尚可从容调治.若发于春.神丹不及也.杨颇谓然.且HT 示背有痰瘤.大如覆碗数十年.今忽消.以征冷痰下溜之妙识也.而竟中途易辙.天命乎.人事乎.又程某因冶游宵征.忽于夜半后.冷气自脐上冲.心慌气浮.脑顶高摇.自汗不止.势如欲脱.以生附子肉桂子胡芦巴桑螵蛸.加山萸牛膝一剂定.连十剂已.又杨某因先患热病.重用茯苓泽泻而愈.遂畏温药如鸩砒.一日胸痹气窒.上下不续呼吸抬肩.势欲作喘.予曰.非沉香肉桂不可.勉强服之.一剂定.四五剂已.此非自病.但因药误.故挽回较易也.又按暴喘与前篇水气凌心证.若势急药力不及施.势重药力不能制.须灸膻中关元.并灸肩井缺盆大椎极效.关元在脐下三寸.以名中食三指横度取之.又尝治风湿入络.气痹似喘.分上下前后灸法.厥功甚伟.附录于此.凡脊背气下引.不能升提甚至尾间两臀坠胀者.灸肓门胃仓.兼灸章门.肓门当腰外两旁各三寸所季肋骨上缝中.胃仓又在其上一肋骨缝中也.胸前气下陷.不能升提.甚至脐腹坠胀者.灸关元及脐旁肓俞及章门.或兼灸乳下两旁食窦.胸背绕肩上气壅塞.呼吸不舒者.灸肩井大椎缺盆.亦或兼灸食窦及膈俞也.若鼓胀作喘者.灸上诸穴外.并灸水分天枢水道.及挟尻上两旁也.每灸诸穴后.皆兼灸肩井各二三壮.以防火气上冲.

- 无端暴喘即是寒入命门伤寒杂病皆有之《伤寒补例》
- 无毒《中医词典》
- 无犯胃气《中医名词词典》
- 无病经脉《时方妙用》
- 无犯胃气《中医词典》
- 无病服药辨《卫生宝鉴》
- 无风独摇草《海药本草》
- 无病服药《轩岐救正论》
- 无风独摇草《证类本草》
- 无表里症《医效秘传》
- 无风自动草《滇南本草》
- 无表里证歌《伤寒百证歌》
- 无复流现象《病理生理学》
- 无比丸《仁术便览》
- 无根《医宗金鉴》
- 无比薯蓣丸《备急千金要方》
- 无根《痘疹心法要诀》
- 无比山药丸《回生集》
- 无辜病候《诸病源候论》
- 无比山药丸《儒门事亲》
- 无辜方二首《外台秘要》
- 无比山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无辜疳《医宗金鉴》
- 无比方《冯氏锦囊秘录》
- 无辜疳《幼幼新书》
- 无瘢痕灸《中医词典》
- 无辜疳《证治准绳·幼科》
- 无碍丸《苏沈良方》
- 无辜疳《幼科释谜》
- 无碍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无辜疳《儿科萃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