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凌心即是三焦伤伤寒杂病皆有之

《伤寒补例》书籍目录

史载之论水气凌心.证治甚详.读医随笔.已备录之.近年历验.似于病机稍有确见.史载之叙疫痢水气凌心者.初起寒甚.大热不退.心中凛凛.时时呕恶.治以肉桂白芷细辛茯苓诸品.此水气凌心.证治之枢要也.巢氏病源候论.言噤黄隐黄初起.心中寒栗.口噤齿介.神识冥漠.不知东西.杀人甚速.此水气凌心之急证也.又近见疟疾.有寒起于少腹.不复转热而死者.香港脚.有气起于少腹.上冲急喘而死者.此皆水气凌心之类.大抵此病.病机有轻重缓急之别.而皆由于真阳不足.如前所言.噤黄香港脚者.是命门真火不足.膀胱阴邪暴涨.上攻于心也.其证气高目努.口噤肢战.其脉尺中动摇如豆.若遇寒月.一经四肢作冷.即苦心寒凛栗.或遇感冒.一经恶寒发热.即苦心气迫塞者.是阳明冲任血虚.血中蓄水.膻中阳微.不堪寒气侵逼也.其脉左寸动摇.或右寸鼓搏.又有肺气与少阳经气.为风寒所袭.脉络乍闭.仆倒不省者.此肝肾阳明大气.为邪所摄也.下焦无病.上焦不虚.大气得转.即复省矣.其脉两寸丸丸.或乍见短缩.大凡病中觉冷气侵心.如受霜雪.及心悬心悸.情绪孤危.张惶失措者.皆阳明不足.膻中虚寒也.气喘及左寸脉或短或断者邪已逼心也.尺脉断者.邪发下焦也.不短不断而来势郁勃不扬.如物制之者外邪内扑也.并宜开上纳下.法如菖蒲远志细辛白芷附子肉桂桃仁半夏茯苓鹿角龟版紫石英之属选用之.前文久成.因推求所以脉见丸丸不续之故.忽忆辨脉篇.形冷恶寒三焦伤之义.正与此合.此节是倒卷文例.阳动则汗出.阳已透阴.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又脉盛而滑者.汗且出也.阴动则发热.阳欲透阴.能与阴争.而不肯服也.至于身形作冷.心情恶寒.膻中凛凛.如受霜雪侵逼状.是阳气欲熄而不振矣.古说皆以三焦为命门.上属于心.主三焦伤者.命门元阳之气.为寒水所犯.而其根不固.心主血脉之气.为寒水所犯.而其气不续.气为寒伤.血为水伤.故脉来指下.丸丸动摇不能长续也.其动必应指少力.与金匮动则为惊.弱则为悸相近.弱字承动说下.谓动而弱也.诸气冲心.皆为恶证.寒水凌犯尤恶.以其能扑灭生阳之气也.或膀胱水邪.自下上逆.或风寒.由呼吸挟水饮而乱于膻中.其势能令命火上浮.心火下熄.任督二脉分绝而不交.史载之谓寒邪所伤.虽治愈亦不能久.其谓此乎.西医谓凡以霍乱绞肠痧死者.剖视内膜白绉如久受水浸状.此由凉风遏暑.汗闭不得出之故.亦水邪泛溢.三焦受伤之一征也.又有两证.与水气凌心相似.一为火郁.一为风痰入络.总归于血虚.火郁者.内经所谓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是也.此证急发者.为风寒内扑.阳气乍郁.即水气凌心之类.常发者.是血虚而气不能宣.阳气久郁.化为阴火.一经触发.即内灼于心.心孔鼻窍.如烟熏火燎刻不可堪也.风痰者.是体弱.血少.或久患脱血.血去.水存.菀为痰涎.侵于膜络.络无血护.遂淫.淫内痒习.习应心.心气张惶.不能自持矣.此血虚.化风生痰.肺困气滞.而膜络乏力也.其脉象.迟 .兼见洪长.而细审带弦.按之反细.其病情.触物皆畏.遇事难任.怯弱迫塞之苦.直同心痿.远甚心悸.其病机.日落时.及天阴与乍凉为甚.其兼证.常苦筋骨胀痛.走注无定.其始多起于暑月贪凉太过.及秋月患疟痢 疹汗出不彻之故.治法.以补血导气行水强筋为主.随四时加减.佐以导引针灸.调其饮食起居.需以岁月.仅堪末减.罕能除根.古百合病近似之.而百合困肺.绝不可用.予身患之.又迭见亲友患之.甚矣风痰入络之奇苦而难治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补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补例》书籍目录
  1. 水气凌心即是三焦伤伤寒杂病皆有之《伤寒补例》
  2. 水气凌心《中医词典》
  3. 水气六《金匮悬解》
  4. 水气凌心《中医名词词典》
  5. 水气内停《四圣悬枢》
  6. 水气九《金匮悬解》
  7. 水气七《金匮悬解》
  8. 水气方六首《外台秘要》
  9. 水气三《金匮悬解》
  10. 水气二十一《金匮悬解》
  11. 水气三十《金匮悬解》
  12. 水气二十五《金匮悬解》
  13. 水气三十二《金匮悬解》
  14. 水气二十四《金匮悬解》
  15. 水气三十一《金匮悬解》
  16. 水气二十三《金匮悬解》
  17. 水气十《金匮悬解》
  18. 水气二十七《金匮悬解》
  19. 水气十八《金匮悬解》
  20. 水气二十六《金匮悬解》
  21. 水气十二《金匮悬解》
  22. 水气二十九《金匮悬解》
  23. 水气十九《金匮悬解》
  24. 水气二十二《金匮悬解》
  25. 水气十六《金匮悬解》
  26. 水气二十八《金匮悬解》
  27. 水气十七《金匮悬解》
  28. 水气二十《金匮悬解》
  29. 水气十三《金匮悬解》
  30. 水气二《金匮悬解》
  31. 水气十四《金匮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