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华
大少爷之病,伏暑晚发之病也。暑邪者何?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人在气交之中,无隙可避,感而受者。假使发于当时,其邪易达,其气未深耳。惟深伏三焦,直至秋晚而发,道远气深自内达外,焉得见轻。所以病经十有三日,日重一日矣。然伏邪仅在三焦,不逢寒热分争之下,所见者无非胸前痞闷,口中甜腻,二便失调而已。兹乃肢麻不已,更见厥逆,显系所患之邪不从三焦而出,反入于肺肝。肝者将军之宫,其性横逆,上犯肺气则见为厥,傍流中土则见为麻,麻厥并至,不惟热盛,亦且肝伤逆矣。然肝阳之逆,暑气之侵,原非无故而作,良以风喜伤肝,未平之前先招风气,引动伏邪。加以阴气素虚,肝失所养,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处。三焦久病累及乎肝,最为恶候,能不虑其虚不化邪、厥逆频频乎?所幸者,胆受暑。胆属少阳,其机不枢,有出入之意焉。是以寒热之势变为寒热往来,间日而作,俾得从此渐轻,不独肝脏之邪可以外传于腑,即溜在三焦者,亦可望其归并也。但少阴本虚,脉弦而芤,最怕欲化不能,亦恐半途而废,邪实正虚,用药最难入手。然就寤言不寐,多梦纷纭,邪在胆经为甚,惟有十味温胆汤加减,似属左右咸宜。未知是否?候政。

- 甘露华《曹仁伯医案论》
- 甘露醇《药理学》
- 甘露蜜《证类本草》
- 甘露《汤头歌诀》
- 甘露神膏《冯氏锦囊秘录》
- 甘李根皮《本草分经》
- 甘露水《证类本草》
- 甘李根白皮《本草易读》
- 甘露藤《证类本草》
- 甘李根白皮《汤液本草》
- 甘露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甘李根白皮《长沙药解》
- 甘露丸(杨泽清传)《回生集》
- 甘梨浆《医方考》
-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 甘梨浆《医方考》
- 甘露饮《重订囊秘喉书》
- 甘烂水《本草撮要》
- 甘露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甘烂水《本草分经》
- 甘露饮《医方论》
- 甘烂水《本草分经》
- 甘露饮《时方歌括》
- 甘澜水(劳水)《中医名词词典》
- 甘露饮(加味甘露饮)《冯氏锦囊秘录》
- 甘澜水《得配本草》
- 甘露子《饮膳正要》
- 甘澜水《本草备要》
- 甘露子《饮食须知》
- 甘澜水《汤液本草》
- 甘麦大枣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