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附:地方时测算法

《手掌与疾病》书籍目录

子午流注针法及其它时间医学疗法所用的时间都是地方时。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每个地点都有自己的子午线,太阳经过当地子午线的时刻就是正午。各个地点根据太阳和本地子午线所定出的时刻,叫做地方时。我国面积广大,疆域辽阔,东西横跨经度64°(东经71°~东经135°),从东五区到东九区,分布在五个时区内,东西时间相差达5小时。为了便于东西间的联系,现在全国都一律采用东八区(也就是东经120°)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又叫“北京时间”,实际上它并不是北京地区的时间,因为北京地区位于东经116°。“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刻,对于人们的生活起居、邮电、通讯、交通等都是必要的。但作为时间医学所用的时刻,只能用地方时,因为在同一时间内,地球上各点与太阳、月球及其它星体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不同的时间、地点,自然界对人体及其它生物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古代,人们就发明了日晷仪,用以测定地方时,现在北京故宫里还摆放着这种日晷仪,供人们参观。日晷仪又叫太阳钟,它是由上盘和下盘两个部分构成的,如图12所示,在上盘中间直立一根金属棒,周围的一侧标上时间刻度。使上盘和水平放置的下盘倾斜相连,倾角是活动的,根据测定时所在地的纬度不同而调节其倾角,上盘与下盘之间的倾角等于“90°—φ”(φ为当地纬度)。这样就可使金属棒与地轴平行,上盘与赤道平行。这样安装好了之后,从盘面上金属棒的影子就可以看出当地的时间了。人类在使用钟表以前,主要是用这种方法计时的。

图12日晷仪

(图)

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钟表计时,根据经度来求出地方时就显得比较方便了。在1884年,世界各国根据协议,把整个地球划分为二十四个时区,每区跨经度15°,时间相差1小时,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度经线,作为0度中央经线,从西经7.5度至东经7.5度为中时区,向东划分十二个时区,向西划分十二个时区。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利用经度求地方时,首先须找出两地经度之差;再根据经度和时间的关系,算出两地的时间差;然后根据“东早西晚”的时间演变原则,所求地点如在东边就加上时间差,反之,就减去时间差。这样,就可以算出所求地区的地方时了。求地方时的公式如下:

①|(某地经度)-(另一地经度)|×4=两地时差(分)

②(东区某地经度+西区某地经度)÷15=两地时差(小时)

注:公式①用于计算同一方向的两地时差,即用于计算同在东区或西区的两地时差。

公式②用于计算不同方向的东、西两地时差(如东方的北京与西方的纽约)。

例如:以“北京时间”为准,求哈尔滨、成都、南宁等地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所处时区的经度为东经120°,哈尔滨位于东经126°,成都位于东经116°,南宁位于东经108°,根据上述公式,得:

哈尔滨:|120-126|×4=|-6|×4=24(分)。

成都:|120-116|×4=16(分)。

南宁:|120-108|×4=48(分)。

哈尔滨所处经度为东经126°,位于“北京时”时区东经120°以东,根据“东早西晚”的时间演变原则,哈尔滨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要早24分钟,即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的时候,哈尔滨已是中午12点24分了。成都位于东经116°,南宁位于东经108°,它们都位于“北京时间”时区东经120°以西,所以成都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南宁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48分,即当“北京时间”为正午12点正的时候,成都还是上午11点44分(还差16分才到正午12点);南宁还是上午11点12分(还差48分才到正午12点)。换句话说,当南宁地方时为正午12点正时,“北京时间”已是中午12点48分了。

广西的西林县位于东经约105°,天峨县位于东经107°,百色、龙州位于东经106.5°,南宁、河池位于东经108°,桂林、玉林位于东经110°,昭平、全州位于东经111°,梧州位于东经111.5°。其余地区的经度都可以从地图上查到。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手掌与疾病》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手掌与疾病》书籍目录
  1. 地方时测算法《手掌与疾病》
  2. 地方的医事制度《中国医学通史》
  3. 地方性斑疹伤寒《传染病》
  4. 地方病学《中国医学通史》
  5. 地方性氟中毒《预防医学》
  6. 地方病防制《预防医学》
  7. 地方性甲状腺肿《自我调养巧治病》
  8. 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预防医学》
  9. 地防《千金翼方》
  10.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分类《预防医学》
  11. 地防《新修本草》
  12. 地耳草《中药学》
  13. 地防《证类本草》
  14. 地耳草《中药学》
  15. 地防《名医别录》
  16. 地耳《名医别录》
  17. 地肤《本草纲目》
  18. 地耳《得配本草》
  19. 地肤草汤《医方考》
  20. 地耳《证类本草》
  21. 地肤大黄汤《妇人大全良方》
  22. 地耳《饮食须知》
  23. 地肤苗叶《本草易读》
  24. 地耳《新修本草》
  25. 地肤子《神农本草经》
  26. 地耳《千金翼方》
  27. 地肤子《千金翼方》
  28. 地耳《本草纲目》
  29. 地肤子《玉楸药解》
  30. 地尔硫《药理学》
  31. 地肤子《本草经集注》

《手掌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