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书籍目录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泻肺汤

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 大黄 芍药(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喘定止后服。

泻肺汤

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葶苈子(熬) 大黄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 黄芩 干姜(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

补肺汤

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以]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 细辛(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热者,去细辛,加海蛤一分[两];若闷痛者,加细辛一分[两];咳痰不出[利],脉结者,倍旋覆花为二[六]两;若眩冒者,去细辛,加泽泻一分[两];咳而吐[有]血者,倍麦门冬为二[六]两;若烦渴者,去细辛,加粳米半升;涎多者,仍用细辛,加半夏半升,洗。⑤

因“六”字与“二”字草书形近,致甲本、乙本皆讹作“二两”,即云加倍,当以“六两”为正。

补肺汤

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以]息,口[苦]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 细辛(一两) 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书籍目录
  1. 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2. 《类经》
  3. 四 伤风见寒《医效秘传》
  4. 《类经》
  5. 四白《针灸大成》
  6. 巳足太阴脾之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7. 四白《针灸学》
  8. 巳足太阴脾经《神应经》
  9. 四白散《妇人大全良方》
  10. 巳至未上《思考中医》
  11. 四白散《博济方》
  12. 巳午未时相要义《思考中医》
  13. 四白望法提纲《望诊遵经》
  14. 巳亥之岁《松峰说疫》
  15. 四宝丹《外科传薪集》
  16. 巳亥二年六气主客图《医门补要》
  17. 四倍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8. 巳、足太阴脾经《针灸大成》
  19. 四倍散《博济方》
  20. 死注候《诸病源候论》
  21. 四不足《重订广温热论》
  22. 死治法《石室秘录》
  23. 四不足《广瘟疫论》
  24. 死症痧《痧胀玉衡》
  25. 四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26. 死症歌括《冯氏锦囊秘录》
  27. 四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28. 死症歌《伤寒括要》
  29. 四陈汤《医学心悟》
  30. 死症辨《幼科铁镜》
  31. 四大忌《养生秘旨》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