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书籍目录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泻肝汤

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心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竹叶(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书籍目录
  1.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2. 辨肝胆脉《诊脉三十二辨》
  3. 辨疳病脉证并治《婴儿论》
  4. 辨腹痈脐痈脐漏论《疡科心得集》
  5. 辨疳疾《幼科铁镜》
  6. 辨腹痛《幼科铁镜》
  7. 辨肛门痈脏头毒偷粪鼠论《疡科心得集》
  8. 辨附骨疽附骨痰肾俞虚痰论《疡科心得集》
  9. 辨古《宜麟策》
  10. 辨妇人怀妊崩产脉病《灵素节注类编》
  11. 辨古《妇人规》
  12.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13. 辨骨蝼疽垂臂发论《疡科心得集》
  14. 辨浮脉所统有十《诊脉三十二辨》
  15. 辨关格脉《诊脉三十二辨》
  16. 辨跗阴疽接骨发论《疡科心得集》
  17. 辨寒热《内外伤辨》
  18. 辨凤眉疽眉心疔眉发论《疡科心得集》
  19. 辨寒热脉证并治《婴儿论》
  20. 辨风温《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21. 辨寒热有真假《诊脉三十二辨》
  22. 辨风食气脉《诊脉三十二辨》
  23. 辨寒暑各异《温热暑疫全书》
  24. 辨风热痰惊痰论《疡科心得集》
  25. 辨寒暑证各异《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26. 辨肺痿肺痈论《疡科心得集》
  27. 辨汗无太早下无太晚《松峰说疫》
  28. 辨肺热、肺寒、肺虚《幼科铁镜》
  29. 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30. 辨肺金克肝木黑睛生翳膜论《眼科阐微》
  31. 辨鹤膝风人面疮论《疡科心得集》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