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补泻的依据
1、明辨经络
施行针灸首先要熟悉经络理论。《灵枢·本输》说:“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指出针刺补泻法的运用即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针灸的作用主要是调理气血以达到扶正祛邪。临床上辨证施治,都离不开经络。
《灵枢·卫气失常》说:“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轻)者浅(刺)之,甚(重)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意指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分别采用适当的刺法以达到调气。
2、审察形神
《灵枢·终始》:“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灵枢·寿夭刚柔》:“……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针灸治疗前必须诊察患者体质、形态的强弱与神气的盛衰。
3、辨别虚实
《灵枢·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与实概括了邪与正的关系。由于针灸的作用在于调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复平衡,所以《内经》总结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针灸施治之前,必须明辨虚实,即通过四诊合参对病症作出正确诊断。对针灸治疗来说,更须审察其经络的虚实情况,以及针刺穴位时指下感觉以分虚辨实。
- 施行补泻的依据《中医刺灸》
- 施妇感证《程杏轩医案》
- 施教《中医词典》
- 施发《中医词典》
- 施今墨(1881-1969年)《中医词典》
- 狮子草《滇南本草》
- 施泾阳先生内人痰火《孙文垣医案》
- 狮油《本经逢原》
- 施沛《中医词典》
- 虱症候《诸病源候论》
- 施世杰《中医词典》
- 虱症方一首《外台秘要》
- 施文彬《中医词典》
- 虱症《奇效简便良方》
- 施永图《中医词典》
- 虱瘤怪病《急救广生集》
- 湿《圣济总录》
- 虱瘤《中医词典》
- 湿《中医词典》
- 虱建草《证类本草》
- 湿《食鉴本草》
- 虱出怪病《奇方类编》
- 湿《杂病治例》
- 虱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湿《推求师意》
- 虱《人体寄生虫学》
- 湿《医学传灯》
- 虱《证类本草》
- 湿《续名医类案》
- 师者,人生之大宝《思考中医》
- 湿《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