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钝性心脏损伤
心脏钝性闭合伤约占胸部伤的10%~25%。但由于常对其缺乏警惕、轻者表现不明显、或被其他损伤所掩盖而致漏诊,有人认为其发生率可能占钝性胸部伤的50%以上,受伤机制有①直接作用:一定强度的单向力量直接作用于心前区造成损伤,或可伴之胸骨和肋骨骨折的刺伤。②间接作用:腹部遭受突然挤压,大量血液骤然涌入心脏和大血管,腔内压力剧增,引起破裂性损伤。③减速作用:高速运动的人体突受减速,因惯性作用,心脏可冲撞于前胸壁或脊柱上,或因不等同的减速而使心脏发生扭转,引起损伤。④挤压作用:心脏被挤压于坚硬的胸骨与脊柱之间而受伤。⑤爆震作用: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心脏所致损伤。临床上,心脏闭合伤常为几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大多数为交通事故伤引起。
心脏钝性伤可起引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损伤,包括①心包损伤,挫伤或破裂。单纯心包破裂很少见,一般合并于心脏其他部位损伤。②心肌挫伤,从小片心外膜或内膜下出血淤斑(心肌震荡),直至全层心肌的撕裂、出血、水肿和坏死等。③心脏破裂:大多数发生在受伤即刻,引起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极少数为伤后数日或数周后由于心肌挫伤区的软化、坏死而发生延迟性破裂,在病情相对平稳后突发严重胸痛和心包填塞。④创伤性心内间隔缺损:多为室间隔破裂,发生机制类似于心室破裂,在舒张末期和收缩早期心腔充盈和瓣膜均关闭时突受暴力使心脏压力骤升而引起的间隔撕裂,或断之心肌挫伤后的软化坏死所致延迟性穿孔。⑤瓣膜损伤:以主动脉瓣最多,撕裂或穿孔,其次为二尖瓣,常为腱索或乳头肌断裂。原有心脏疾病者,如主动脉瓣二瓣化或马凡氏综合征等,更易遭受损伤。⑥冠状动脉损伤:多为左冠前降支裂伤。⑦创伤性室壁瘤:为心肌挫伤后坏死或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真性室壁瘤。心脏闭合伤常有合并伤,如胸骨和肋骨骨折及血气胸等。
心脏破裂和冠状动脉破裂病人常迅速死亡,仅极少数有幸能送到医院得到诊断。少见的创伤性室间隔破裂和瓣膜损伤,若不因其他严重合并伤而死亡,病人有机会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后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心肌挫伤病人大多数表现为心绞痛和心律紊乱。心绞痛可伴呼吸困难或休克,常不为扩冠药物所缓解。心律紊乱多为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和阵发性房颤。单纯心肌挫伤很少阳性体征,心电图检查诊断价值较大,表现为ST段抬高和T波倒置低平。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和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1和LDH2有诊断价值。心肌挫伤的治疗在于对症处理,控制心律紊乱和防治心力衷竭,并观察有无室壁瘤发生。

- 钝性心脏损伤《胸外科学》
- 钝挫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顿服《中医名词词典》
- 炖猪腰《保健药膳》
- 顿灸《中医词典》
- 炖田螺《保健药膳》
- 顿咳《中医词典》
- 炖黑木耳《保健药膳》
- 顿咳《中医儿科学》
- 炖蚌肉《保健药膳》
- 顿咳1个月《名师垂教》
- 炖白木耳肉《保健药膳》
- 顿仆胎动方四方《外台秘要》
- 炖《中医名词词典》
- 顿仆胎动秘方《华佗神方》
- 敦痈《中医词典》
- 顿呛《中医词典》
- 敦敏《中医词典》
- 顿嗽《中医词典》
- 敦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顿泻《中医词典》
- 敦疽《外科启玄》
- 遁尸《圣济总录》
- 敦疽《外科心法要诀》
- 遁尸《中医词典》
- 敦疽《医宗金鉴》
- 遁尸方三首《外台秘要》
- 敦疽《中医词典》
- 遁尸候《诸病源候论》
- 敦厚《中医词典》
- 遁尸秘方《华佗神方》
《胸外科学》
- 第一章 胸部创伤
- 第二章 脓胸
- 第三章 食管疾病
- 第四章 纵隔疾病
- 第五章 肺部疾病
- 第六章 心血管外科的治疗概况
- 第一节 介绍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成就、动态和发展方向
- 第二节 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
- 第三节 常见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适应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