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砂丹
治积痢。
砂(一分) 朱砂(一分,并研极细)
上另用黄蜡半两,巴豆三七粒,去壳皮膜,同于银石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二七粒,只将一七粒与前来二味同再研极匀,再熔蜡匮药,每旋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水泻生姜汤下,白痢艾汤,赤白痢乌梅汤,服时须极空腹。服毕一时,方可吃食,临卧尤佳,次食淡粥一日。疟疾,乳香汤面东服,不发日晚间服。
此药不动气,服之泻者止,痢者断,疼者愈,有积者内化,亦不动脏腑。大凡痢有沉积者,不先去其积,虽安暂安,后必为害。尝记陈侍郎泾仲,庚戌秋过仪真求诊。初不觉有疾,及诊视,则肝脉沉弦,附骨取则牢。予曰∶病在左胁有血积,必发痛。陈曰∶诚如是。前此守九江被召,冒暑涉长江,暨抵行朝,血痢已数日矣。急欲登对,医者以刚剂燥之,虽得止数日,脐下一块大如杯,不旬日如碗大,发则不可忍。故急请官祠以归,为之奈何?予曰∶积痢不可强止,故血结于脐胁下,非抵当丸不可。渠疑而不肯服,次年竟以此终。抵当丸在第九卷中。

- 灵砂丹《普济本事方》
- 灵砂丹《博济方》
- 灵砂归命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灵砂丹《是斋百一选方》
- 灵寿木根皮《证类本草》
- 灵砂丹《瘴疟指南》
- 灵枢保产黑神丹《竹林女科证治》
- 灵砂丹《医方考》
- 灵枢九针论《古今医统大全》
- 灵砂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灵台《针灸大成》
- 灵砂《本草择要纲目》
- 灵台《中医词典》
- 灵砂《本草分经》
- 灵台《针灸学》
- 灵砂《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灵乌丹《中藏经》
- 灵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灵效丸《是斋百一选方》
- 灵砂《本经逢原》
- 灵墟《针灸大成》
- 灵砂《本草求真》
- 灵墟《中医词典》
- 灵砂《证类本草》
- 灵墟《针灸学》
- 灵砂《医学入门》
- 灵羊角《得配本草》
- 灵砂《冯氏锦囊秘录》
- 灵药《中医名词词典》
- 灵砂《本草蒙筌》
- 灵药《中医词典》
《普济本事方》
- 作者:许叔微 朝代:南宋 年份:公元1132年
- 普济本事方序
- 卷第一
- 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 真珠丸
- 独活汤
- 星附散
- 二生散
- 救急稀涎散
- 胜金丸
- 拒风丹
- 苏合香丸
- 灸中风十二穴
- 续断汤
- 山蓣丸
- 独活散
- 地黄酒
- 防风汤
- 竹沥汤
- 防己汤
- 木瓜煎
- 养血地黄丸
- 羚羊角汤
- 乌头汤
- 小续命汤
- 排风汤
- 小风引汤
- 《千金方》竹沥汤
- 《必用方》竹沥汤
- 增损茵芋酒
- 太一神精丹
- 铁弹丸
- 黑神丸
- 定风饼子
- 茯神散
- 鳖甲丸
- 补胆防风汤
- 人参散
- 醒后头虚晕发热方
- 卷外
- 卷第二
- 心小肠脾胃病
- 肺肾经病
- 补益虚劳方
- 头痛头晕方
- 治气虚头疼
- 卷第三
- 卷第四
- 翻胃呕吐霍乱
- 脏腑泄滑及诸痢
- 虚热风壅喉闭清利头目
- 肿满水气蛊胀
- 肾脏风及足膝腰腿香港脚
- 卷外
- 卷第五
- 肠风泻血痔漏脏毒
- 衄血劳瘵吐血咯血
- 眼目头面口齿鼻舌唇耳
- 卷外
- 卷第六
- 诸嗽虚汗消渴
- 金疮痈疽打扑诸疮破伤风
- 卷第七
- 卷第八
- 伤寒时疫(上)(缺)
- 卷第九
- 伤寒时疫(下)(缺)
- 卷第十
- 《普济本事方》治药制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