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寒喉痈
伏寒喉痈,因积寒在内,外感时邪而发。其色红肿紫色,脉浮不数。六味汤加∶羌活 葛根 河车 山甲赤芍 归尾(各二钱) 角刺 苏叶 木通(各一钱) 细辛(三分) 两日后加山栀(一钱) 去羌、葛二味,余药照前,四五日可愈。

- 伏寒喉痈《喉科指掌》
- 伏寒喉痈《中医词典》
- 伏寒乳蛾《中医词典》
- 伏寒喉痹《中医词典》
- 伏寒乳蛾《喉科指掌》
- 伏寒触发与伤寒时温脉证并病机异同《伤寒补例》
- 伏虎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伏鼓《中医词典》
- 伏火二气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伏毒梅疮《医门补要》
- 伏鸡子根《证类本草》
- 伏虫病《中医词典》
- 伏瘕《中医词典》
- 伏冲之脉《中医词典》
- 伏瘕《儒门事亲》
- 伏冲解《研经言》
- 伏瘕《金匮翼》
- 伏冲《中医名词词典》
- 伏瘕(虙瘕)《中医名词词典》
- 伏白《中医词典》
- 伏惊《儒门事亲》
- 伏(阴)《濒湖脉学》
- 伏连《中医词典》
- 伏《三指禅》
- 伏连方五首《外台秘要》
- 伏《脉确》
- 伏梁《中医名词词典》
- 伏《中医词典》
- 伏梁《圣济总录》
-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生平简介《医学心理学》
- 伏梁《中医词典》
《喉科指掌》
- 作者:张宗良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57年
- 叙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