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论金姓喉症症脉相反终归不治

《一得集》书籍目录

金姓子.年二十.患时毒喉痹.初起微寒.继即壮热神昏.两手搐搦.至六七日.医用普济消毒饮法.不效.后闻丁姓喉症.为余治愈.来延余诊.脉左右六部俱浑浑然.软而无力.至数模糊.神识不清.喉痹肿连上 .其色鲜赤.舌苔赤而起刺.余曰.此症甚危.恐难奏效.姑且按病施治.然或有变端.莫以余言之不预也.盖脉本不治.闭脱之象已见.乃处大剂清火解毒之方.如犀角羚羊角连翘山栀石膏银花、鲜石斛芦根金汁人中黄元参丹皮紫雪丹至宝丹之类.出入更易.服二剂而热瘥.神识稍清.痉厥不作.群以为庆.脉仍躁动模糊.两尺虚软.余曰.外象虽瘥.脉无转机.虑有变端.须得热净神清.脉象安静.至数清楚.虽肤冷困惫.不足忧也.仍照前法互相出入.次日果复壮热神昏.胸间发出白 数点.余曰.白 发而未透.汗出而热不衰.其为危候明矣.辞以不治.病家力恳疏方.余见其坚信不疑.只得勉尽人力.前方分量加重.至第十三日白 浑身发出.舌燥唇焦.齿缝出血.面目俱赤.烦躁狂越.汗出如浴.热愈炽.脉洪大而数.余曰.生死之机.只在今晚.倘得热退.便得生机.若仍如是.恐华扁亦难挽回矣.次日热复不退.牙关紧急.至第七日而殁.或问余曰.此症始见尚轻.何君便言死候.丁姓之症.已经危险.何君力言无妨.余曰.见之于脉耳、外症虽险.而脉尚顺.可保无虞.外症虽轻.而脉已逆.终归不治.如丁姓之症.风火上壅.其脉浮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火.症脉相应.至数并分明也.此症亦属风火.寸口之脉.不鼓至数.浑浑不清.两尺虚软无力.是少阴之精血内虚.风热之邪从口鼻吸受.伏于募原.得少阳阳热之化.三焦游行之火.内外充斥.不能从募原达出.而成闭脱之症.况温病多死下元虚弱之人.少阴不藏.精血内虚.肝阳素旺.痉厥立至.叶天士论温热甚详.法本内经.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温病之脉.最忌浑浑模糊.内经云.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敝.是病内经名曰阴阳交.素问评热病论.帝曰有病温汗出而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邪气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虽愈必死也.是内经有必死之文.其能治之以生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一得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一得集》书籍目录
  1. 详论金姓喉症症脉相反终归不治《一得集》
  2. 详解脉纹《小儿推拿广意》
  3. 详论李封翁阳脉变阴为真元暴衰之征《一得集》
  4. 详胡太封翁疝证治法并及运会之理剿寇之事《寓意草》
  5. 详论五善七恶救援法《外科十法》
  6. 详观筋色属五行生克掐法秘旨《幼科推拿秘书》
  7. 详论猩红热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8. 详辩谏议胡老先生痰饮小恙并答明问《寓意草》
  9. 详论咽喉证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10. 湘潭欧阳兆熊序《四圣心源》
  11. 详论俞姓咳嗽误治致剧原因《一得集》
  12. 香子《本草图经》
  13. 详论赵三公郎令室伤寒危症始末并传诲门人《寓意草》
  14. 香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5. 详述陆平叔伤寒危证治验并释门人之疑《寓意草》
  16. 香子《本草衍义》
  17. 详问为要《友渔斋医话》
  18. 香子《千金翼方》
  19. 详五邪《冯氏锦囊秘录》
  20. 香枣丸《医方考》
  21. 详五运《冯氏锦囊秘录》
  22. 香橼叶、香橼《滇南本草》
  23. 详虚实寒热大小总论合参《冯氏锦囊秘录》
  24. 香橼浆《保健药膳》
  25. 详疹诸名《冯氏锦囊秘录》
  26. 香橼《中药学》
  27. 详注灵枢素问伏气化温诸条《温热逢源》
  28. 香橼《本草从新》
  29. 详注难经伏气发温诸条《温热逢源》
  30. 香橼《顾松园医镜》
  31. 详注仲景伏气化温证治各条《温热逢源》

《一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