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痉厥

《叶天士医案精华》书籍目录

经云.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令人煎厥.夫劳动阳气弛张.则阴精不司留恋.其阳虽有若无.故曰绝.积之既久.逢夏季阳正开泄.五志火动风生.若煎熬者然.斯为晕厥耳.治法以清心益肾.使肝胆相火内风.不为暴起.然必薄味.静养为稳.

连翘元参竹叶知母生地白芍

肾厥.由背脊而升.发时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喉如刀刺.盖足少阴经脉上循喉咙.挟舌本.阴浊自下上犯.必循经而至.仿许学士椒附意.通阳以泄浊阴耳.

附子干姜 川椒 胡卢巴 半夏 茯苓 姜汁泛丸

脐上心下热炽.咽喉间陈腐气.遂神昏仆厥.经时汗出而醒.病来口涌血沫.乃膻中热拥.以致心窍受蒙.若非芳香清透.不能宣通络中瘀痹.

天竹黄 丹参 郁金茯神 石菖蒲 生乌犀角 麝香 冰片赤豆皮煎汤泛丸竹叶汤送下食后服

厥属肝病.几番病发.都因经水适来.夫血海贮聚既下.斯冲脉空乏.而风阳交动.厥之暴至之因由也.咸寒濡润.亦和阳泄内风之义.治之未应.下焦独冷.喉呛胸痹.思冲脉乃阳明所属.阳明虚则失阖.厥气上犯莫遏.内经治肝不应.当取阳明.制其侮也.暂用通补入腑.取乎腑以通为补.

小半夏汤加白糯米

诸厥皆隶厥阴.疝瘕.心热胁胀.中消便难.乃肝阳内风.妄动消烁.犯及阳明矣.经言.治肝不应.当取阳明.肝胃一脏一腑相对.不耐温补者.是肝用太过.肝体不及也.

九孔石决明 淮小麦阿胶 细生地 天冬 茯苓

脉左动如数.右小濡弱.病起嗔怒.即寒热汗心悸.继而神魂自觉散越.夫肝脏藏魂.因怒则诸阳皆动.所见病源.无非阳动变化内风为厥.故凡属厥症.多隶厥阴肝病.考内经治肝.不外辛以理之酸以治之.甘以缓急.今精采散失.镇固收摄.犹虑弗及.而方书泄肝平肝抑肝方法尽多.至于补法.多以子母相生为治.此病全以肝肾下焦主治为正.所服医药.并无师古之方.未识何见.

阿胶 鸡子黄 人参 生地 金箔

冷自足上贯于心.初起周身麻木.今则口鼻皆是冷气.病起惊恐.内伤肝肾为厥.冲脉隶于肝肾.二脏失藏.冲气沸乱.其脉由至阴而上.故多冷耳.

苁蓉 熟地五味子 紫石英 茯苓 牛膝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叶天士医案精华》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叶天士医案精华》书籍目录
  1. 痉厥《叶天士医案精华》
  2. 痉厥《张聿青医案》
  3. 痉厥《也是山人医案》
  4. 痉厥《临证指南医案》
  5. 痉厥癫痫(奔豚)《读医随笔》
  6. 痉疾《产鉴》
  7. 痉厥门《王旭高临证医案》
  8. 痉二十六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9. 痉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痉第二十九问《婴童百问》
  11. 痉挛《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2. 痉掣《血证论》
  13. 痉挛刺激点《手穴手纹诊治》
  14. 痉病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15. 痉挛性斜颈《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6. 痉病总括《医宗金鉴》
  17. 痉论《张聿青医案》
  18. 痉病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19. 痉脉案《类证治裁》
  20. 痉病证治《医宗金鉴》
  21. 痉脉论《医门法律》
  22. 痉病螈病总论《温病条辨》
  23. 痉门《张氏医通》
  24. 痉病一《金匮悬解》
  25. 痉门《医方考》
  26. 痉病一《伤寒悬解》
  27. 痉门(十一则)《辨证录》
  28. 痉病五《金匮悬解》
  29. 痉湿病脉证《金匮玉函经二注》
  30. 痉病五《伤寒悬解》
  31. 痉湿病脉证《金匮要略浅注》

《叶天士医案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