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奇经八脉病
督脉 此生病从小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脊强反折,督脉生病治督脉。
任脉 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阳跷脉 为病,阴缓而阳急,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阴跷脉 为病,令人阳缓而阴急。
冲脉 为病,令人逆气里急。
阳维脉 若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自收持。
阴维脉 若不能维于阴,则枨然失志。
带脉 为病,腰腹纵容,如囊水之状。

- 奇经八脉病《针灸素难要旨》
- 奇经八脉:阴维脉《针灸学》
- 奇经八脉病机《中医基础理论》
- 奇经八脉:阴跷脉《针灸学》
- 奇经八脉病证《中医诊断学》
- 奇经八脉:阳维脉《针灸学》
- 奇经八脉大旨《叶选医衡》
- 奇经八脉:阳跷脉《针灸学》
- 奇经八脉的概念和生理特点《中医基础理论》
- 奇经八脉:任脉(共24穴)《针灸学》
- 奇经八脉歌《针灸聚英》
- 奇经八脉:督脉(共28穴)《针灸学》
- 奇经八脉歌(医经小学)《针灸大成》
- 奇经八脉:带脉《针灸学》
- 奇经八脉论《普济方·针灸》
- 奇经八脉:冲脉《针灸学》
- 奇经八脉为病《古今医统大全》
- 奇经八脉(节要)《针灸大成》
- 奇经八脉原《内经博议》
- 奇经八脉《医经国小》
- 奇经八脉周身交会歌《针灸大全》
- 奇经八脉《脉理求真》
- 奇经八脉总歌《医宗金鉴》
- 奇经八脉《诊家正眼》
- 奇经八脉总歌《金针秘传》
- 奇经八脉《三指禅》
- 奇经八脉总歌《刺灸心法要诀》
- 奇经八脉《针灸素难要旨》
- 奇经八脉总论《经络汇编》
- 奇经八脉《针灸素难要旨》
- 奇经八脉总说《奇经八脉考》
《针灸素难要旨》
- 作者:高武 朝代:明·嘉靖十六年 年份:公元1537年
- 序
- 凡例
- 九针式
- 卷一难经
- 一、补泻
- 二、补泻相反
- 三、针刺浅深
- 四、先后浅深
- 五、井荥俞经合主病
- 六、四时井荥俞经合刺
- 七、脏腑荥俞合皆以井为始
- 八、脏腑井荥为五六
- 九、阴阳井荥木金相生不同
- 十、出井入合
- 十一、欲刺井当刺荥
- 十二、经脉流注
- 十三、奇经八脉
- 十四、十五络脉
- 十五、奇经病
- 十六、十二经以原为俞三焦以俞为原
- 十七、八会刺穴
- 十八、上工下工治病
- 卷二上《灵》、《素》
- 一、用针方宜
- 二、九针式
- 三、九针应天地人时以起用
- 四、九针所宜
- 五、五刺应五脏
- 六、九刺应九变
- 七、十二刺应十二经
- 八、黑白肥瘦刺
- 九、刺常人
- 十、刺王公大人布衣
- 十一、刺壮士
- 十二、刺婴儿
- 十三、刺脉虚实浅深
- 十四、十二经气血刺
- 十五、手足阴阳经脉刺
- 十六、补泻
- 十七、刺胸腹
- 十八、标本
- 十九、针灸手
- 二十、刺宜从时
- 二十一、五夺不可泻
- 二十二、刺逆四时
- 二十三、刺避
- 二十四、禁太过不及
- 二十五、五节刺
- 二十六、五脏病刺
- 二十七、刺弊
- 二十八、血气不同形
- 二十九、十二络缪刺(缪如纰缪纪纲)
- 三十、经刺
- 三十一、巨刺(缪刺刺络脉巨刺刺经脉)
- 三十二、脉刺
- 三十三、浅深上下所宜
- 三十四、人身左右上下虚实不同刺
- 三十五、气血清浊浅深刺
- 三十六、死期不可刺
- 卷二下
- 一、五乱刺
- 二、气血盛哀
- 三、耐痛
- 四、五逆
- 五、三刺谷气
- 六、热
- 七、疟
- 八、腰痛
- 九、周痹
- 十、癫狂
- 十一、头
- 十二、痿
- 十三、心痛
- 十四、胀
- 十五、胸胁痛
- 十六、大风
- 十七、疠风
- 十八、偏枯
- 十九、痿厥
- 二十、痈
- 二十一、鼠
- 二十二、耳鸣耳痛耳聋
- 二十三、膝痛胫酸
- 二十四、啮舌啮颊啮唇重舌
- 二十五、欠
- 二十六、哕
- 二十七、唏噫
- 二十八、振寒
- 二十九、(丁可反)
- 三十、嚏
- 三十一、泣竭成盲
- 三十二、太息
- 三十三、涎下
- 三十四、口目
- 三十五、肠鸣
- 三十六、目眩头倾
- 三十七、喉痹
- 三十八、齿痛
- 三十九、衄
- 四十、喘
- 四十一、怒
- 四十二、颇(若感切)
- 四十三、项痛
- 四十四、足
- 四十五、下血
- 四十六、疝
- 四十七、转筋
- 四十八、厥
- 四十九、痫
- 五十、霍乱
- 五十一、目痛
- 五十二、卒然无音
- 五十三、目不瞑不卧
- 五十四、补遗篇气交暴郁刺法
- 五十五、司天不迁正刺法
- 五十六、司气有余不退位刺法
- 五十七、司气失守刺
- 五十八、全真刺
- 五十九、十二脏邪干刺
- 卷二下灸法
-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