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素问·通评虚实论》经文并补注

《研经言》书籍目录

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实脉满,是谓重实。

尺肤候周身之寒热。今云大热病,则尺实可知,故下文重虚一段,以尺虚对说。

经络皆实者,是脉急而尺缓也。

今本“脉急”作“寸脉急”。案注脉急,谓脉口急也,是王本原无“寸”字。脉谓脉口,统三部言。尺谓尺肤。候经在脉口,候络在尺肤。后人误以尺缓为切法,因别脉急为寸脉急,而衍“寸”字。若经本有之,注不得截去之。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今本脉热、脉寒涩“脉”下皆有“口”字。盖涉注中脉口热、脉口寒而误衍,今从《脉经》削正。上文脉急而尺缓也,亦无“口”字。

何谓重虚?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

今本脉虚、气虚作“脉气上虚”。今从林校正。案重虚即重实之反,则当脉症亦反。脉虚反上脉满;气虚反上气实;尺虚反上大热病,以尺虚则身无大热可知也。王注言尺寸俱虚,详其词旨,正释脉虚、尺虚,则王本原不误。

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

注∶寸虚则脉动无常。“寸”字乃“气”之误。气为脉气。明经文脉虚之“脉”,专谓寸口,尺虚之“尺”,专谓尺肤,而气虚之“气”,则统谓尺寸营运之气,义深且当。杨上善以膻中不足释气虚,终不若王氏之精也。此注与上注尺寸俱虚相印,欲人互推以见义。写者误“气”作“寸”,则难通矣。易一字义了。

尺虚者,行步 然。

行步 然者,寒懔不能自持之状。盖尺肤本候周身,尺虚则必身寒,与上文重实之大热反对。缘经不质言而形容之,故浅人不得耳!今因注略,故补明之。

脉虚者,不象阴也。

注∶不象太阴之候也。何以言之?气口者脉之要会,手太阴之动也。详王意,读象为像。《易》云∶象也者,像此者也。

寒气暴上,脉满而实。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实谓气实也。寒气暴上,则尺虚可知。上文重实、重虚二端,谓尺、气、脉三者之各极一偏者,此节谓气、脉二者,如上重实而尺独异者。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春秋则生,冬夏则死。

此节承上脉满实,而言其有寒有热者。

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从则生,逆则死。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此气实而脉虚、尺虚者。此经明言尺涩,而以从、逆并言,见尺涩亦有手足温者。可证上文手足寒为气虚,非尺虚,而脉实满、头热,为脉实、尺实也。

消瘅,脉实大,病久不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今本脉实大病久下无“不”字。详注云∶久病气血衰,脉不当实大,故不可治。是王本原有“不”字。巢氏《病源》云∶消瘅之脉,实牢大者死,细小浮者死。巢说正据此经。而云实牢大,云细小浮,则经“坚”字当在“大”字上无疑。且经文是帝问消瘅虚实,则岐伯当明实脉、虚脉以对之。实坚大是实,悬小正是虚,问答相符。不当反列“坚”字于悬小,致令虚实相乱。浮即悬,牢即坚。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研经言》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研经言》书籍目录
  1. 订正《素问·通评虚实论》经文并补注《研经言》
  2. 鼎炉《中医词典》
  3. 订正仲景全书《医宗金鉴》
  4. 酊剂《中医词典》
  5.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医宗金鉴》
  6. 酊剂《医院药学》
  7.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正误存疑篇《医宗金鉴》
  8. 顶肿痛《针灸资生经》
  9.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医宗金鉴》
  10. 顶痈《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11. 钉棺下斧声《证类本草》
  12. 顶瘿《回生集》
  13. 钉脑疔《中医词典》
  14. 顶叶症状群《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5. 钉头翳《中医词典》
  16. 顶心《中医词典》
  17. 钉翳《中医词典》
  18. 顶陷心烦狂躁气喘之症《保婴撮要》
  19. 钉翳根深《中医词典》
  20. 顶陷灰白泻渴之症《保婴撮要》
  21. 钉翳根深歌《眼科心法要诀》
  22. 顶陷《冯氏锦囊秘录》
  23. 钉翳根深歌《医宗金鉴》
  24. 顶上回毛《中医词典》
  25. 钉翳根深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26. 顶泌汗腺《组织学与胚胎学》
  27. 定八穴所在《普济方·针灸》
  28. 顶门痈《证治准绳·疡医》
  29. 定八穴所在《针经指南》
  30. 顶门痈《中医词典》
  31. 定尺寸法《黄帝明堂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