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诞第一问
婴童在胎,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成,五脏六腑百骸之体悉具,必借胎液以滋养之,受气既足,自然分娩,初离母体,口有液毒,啼声未出,急用软绵裹指,拭去口中恶汁,虽是良法;然仓卒之际,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黄连法、朱蜜法、甘草法,用之殊佳,免使恶物咽下,伏之于心,遇天行时气,久热不除,乃乘于心,心主血脉,得热而散,流溢于胃,而胃主肌肉,发出于外,故成疮疹之候,世之长幼,无有可免者。若根据初生拭口之法,得免痘疹之患,或有时气侵染,只出肤疮细疹,易为调理,亦孩童之幸也。杨氏云∶初生拭口不前,恶秽入腹,则腹满气短,不能饮乳者,宜用茯苓丸加减治之。又法下胎毒,临产落草时,浓煎淡豉汁服极好,不可与辰砂、黄连、轻粉等。
朱蜜法(葛氏肘后方) 小儿初生,先用黄连甘草法拭口,吐其恶汁,稍时更与朱蜜,定魄安神。
上细研,以蜜一蚬壳许,和朱砂抹口中,非独镇心安神,能解恶毒之物,一生免痘疮之患。
黄连法 临月用黄连细切,捶碎绵裹,百沸汤泡拭口。
甘草法 预以甘草细切少许,产卧时以绵裹沸汤泡盏内,盖定。收生之际,急以软绵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次用黄连法、朱蜜法。
牛黄法 与朱蜜同,少加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邪,辟恶气,除小儿百病。
茯苓丸(直指方) 治婴儿初生,其声未发,急以手拭其口,令恶血净尽,不得下咽,则无他病;稍迟恶秽入腹,则腹满气短,不能饮乳,或胎中受寒,则令儿腹痛不乳。
上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丸乳汁开下。

- 初诞第一问《婴童百问》
- 初诞《针灸大成》
- 初诞法《景岳全书》
- 初出一、二朝《医述》
- 初诞法《保婴撮要》
- 初持,久持《中医名词词典》
- 初诞法《丹台玉案》
- 初持《中医词典》
- 初诞救护《幼幼集成》
- 初潮认证《麻科活人全书》
- 初诞救护《幼科概论》
- 初潮《中医词典》
- 初诞论《婴童类萃》
- 初产作乳《女科切要》
- 初关《中医词典》
- 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开始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初婚玉茎伤损门主论《疡医大全》
- 初哺日《幼幼新书》
- 初级胆汁酸的生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初病之痰《傅青主男科》
- 初级卫生保健《预防医学》
- 初病说《傅青主男科》
- 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预防医学》
- 初病大法《女科证治准绳》
- 初级卫生保健的含义《预防医学》
- 初辩痘证《景岳全书》
- 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预防医学》
- 出疹家有四大忌《专治麻痧初编》
- 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预防医学》
- 出针法《针灸聚英》
- 初级卫生保健的要素《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