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臀痈论第三十五

《外科正宗》书籍目录

生于小腹之后,位远僻奥,气亦罕到,血亦少来,凡生此者,湿热凝滞结聚乃成,得此毒必外发,庶不内攻。初起毒从五脏蕴积者,患必有头红热,坠重如石,内必口干发热,宜内消沃雪汤通利积热,外以膏贴疮顶,四边以如意金黄散敷之,拔出瘀脓紫血,内兼托药自愈。常有不知,内服败毒寒剂,外敷凉药,气血冰凝,毒瓦斯不得外发,反致内攻,其疮头软陷无脓,根脚平散不痛,内热口干,烦躁谵语,痰喘气粗,恍惚不宁者,俱为不治。但此多从毒积于内,自里至表者十有八、九,而从风寒暑湿自外至里者,百中一、二,既出而复入里者,终为死候。

初起有头,红赤肿痛,顶高发热,根脚高耸者,为易治。已成 热发肿,疼痛有时,皮薄光亮,色红易脓为顺。已溃脓稠而黄,色如猪脑,肿消痛止,起坐自便者易。初起粟米形或黄泡一点,平塌作痒,根脚散漫者重。已成色紫坚硬,臀腿俱肿,小便涩滞,日久无脓者险。溃后无稠脓,顶空根软塌,手按不知疼,神昏无治法。

初起恶寒体倦,喜复衣被,脉浮紧而在表者,微散之。已成内热口干,好饮冷物,小水涩而大便秘者通之。

顶高色赤, 痛发热,疼痛有时者,宜托里更兼解毒。肿已高而作疼,脓已熟而不破,胀痛难忍,宜即针之。

溃后坚硬不消,脓水不止,饮食无味者,宜补虚健脾。

一男子患此,四、五日始生疼痛,至晚作寒,六脉浮而带数。以人参败毒散二剂,寒热顿退,疼痛稍止;彼值公务相关欲出,乃用针点入患顶五、六分,流出紫血,用蟾酥条插入膏盖,以活血散瘀汤二服,次日流出紫血,随便可行,更服托里药五、六服而安。

一男子患此六、七日, 痛发热,口干便燥。以托里消毒散花粉大黄,二服便通渴止;仍用前汤加角针、山甲,数服而脓溃;又以十全大补汤,半月而敛。

一男子患此,坚硬不溃,此先寒凉之过也。以十全大补汤加角针、苍术丹皮四剂,坚硬渐软;又以透脓散二服,脓熟针之,以前汤倍参、 、归、术,月余而敛。

一男子暑月患此,自为内毒。外用老鸦藤捣烂敷之,每日续饮凉水十余碗,如此三日,疮毒内陷,患上平塌冰冷,口噤不言,六脉虚细如丝,辞不可治,至夜而死。又一人冬月患此,外用四黄散凉水调敷,内服败毒凉药,毒亦内陷,烦躁口干,鼻 气急,患上平塌,原头存一空孔,无水无脓。予曰∶疮毒已陷,定不可治。复请别医,俱曰无事,予曰∶臀居小腹之后,肌肉顽浓,毒既到此,必须内托为脓,溃后最易收敛;今已内外寒凉毒既内入,岂能再出。众医强投内消解毒、定燥除烦之药,终至不应,半月而死。

活血散瘀汤

活血散瘀汤枳壳 芎归苏木红花

连翘花粉防风大黄赤芍一齐加

治臀痈初起,红赤肿痛,坠重如石及大便秘涩。

川芎 当归 防风 赤芍 苏木 连翘 天花粉 皂角红花 黄芩 枳壳(各一钱) 大黄(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便通者,去大黄加乳香

内托散

内托散堪夸 山甲芎归皂刺

金银花甘草节 臀痈诸肿乐无涯

治臀痈已成,服前药势定者,欲其溃脓宜服之。

黄 (二钱) 当归 川芎银花 皂角针 穿山甲 甘草节(各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入酒一杯,食前服。

内消沃雪汤 如意金黄散 人参败毒散 托里消毒散 透脓散(俱见肿疡门)

蟾酥条(见疔疮门)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正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正宗》书籍目录
  1. 臀痈论《外科正宗》
  2. 臀痈(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
  3. 臀痈门主方《疡医大全》
  4. 臀痈(附臀蛆疮) 便毒 路岐 悬痈(附谷道中疮) 痔漏 阴疮 阴囊痈(附小儿阴囊生疮)妇人阴疮(附交接出血) 附骨疽(附腿上寒湿疮) 杖疮《医学入门》
  5. 臀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6. 臀痈(附腿痈并腿痛香港脚)《立斋外科发挥》
  7. 臀中《中医词典》
  8. 臀痈《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9. 托法《中医词典》
  10. 臀痈《古今医彻》
  11. 托疽《中医名词词典》
  12. 臀痈《外科启玄》
  13. 托疽《中医词典》
  14. 臀痈《丹台玉案》
  15. 托疽《外科启玄》
  16. 臀痈《丹台玉案》
  17. 托里《景岳全书》
  18. 臀痈《外科心法要诀》
  19. 托里《证治准绳·疡医》
  20. 臀痈《保婴撮要》
  21. 托里当归汤《外科理例》
  22. 臀痈《寿世保元》
  23. 托里定痛《汤头歌诀》
  24. 臀痈《证治准绳·疡医》
  25. 托里法《外科精义》
  26. 臀痈《证治准绳·幼科》
  27. 托里内补散《冯氏锦囊秘录》
  28. 臀痈《续名医类案》
  29. 托里荣卫汤《外科理例》
  30. 臀痈《医宗金鉴》
  31. 托里散《正体类要》

《外科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