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拾遗症第一百三十八

《外科正宗》书籍目录

拾遗者,因条款分门遗失,未及细详,但本病立门以正病为主,而从病故有失焉。今查补注,以便观治之。

鼻疔生于鼻内,痛引脑门,不能运气,胀塞鼻窍,甚者唇腮俱肿。牙疔生于牙缝之中,顶高突起,痛连腮项,破则流血。黑疔生于耳窍之内,黑硬腐烂,破流血水,疼及腮颧。以上之症,俱先针刺,次行发汗,仍照疔类调治。

生于咽外正中,肿痛妨碍饮食,红肿发热,必欲溃脓,软而胀痛者针之;内服补托之药,玉红膏搽贴,长肌完口。又有腐溃内通,汤水随孔出者,曾治数人,俱亦无妨。

疽生在膊上,连肩通肿,长坚而硬。兑疽生在当手动脉之处,肿痛寒热,痛彻手膊,举动不便。凤眉疽发在两目之间,形长皮赤,痛引脑户,二目合缝,光肿发热。透脑疽发在额上发际之间,多发寒热,头疼如斫,不可忍耐,先用万灵丹发汗、解散风邪,次宜清托。附阴疽生在内踝上三寸,初生小泡,渐生赤肿,破流血水,痛亦彻骨,不能步履。咬骨疽发在大腿内股,不肿不红,痛彻骨髓,初宜雷火针针之,内服万灵丹酒调服效。阴疽生于右腿夹缝之下三寸,痛连阴子,小腹亦痛。玄疽生于左腿夹缝之下三寸,漫肿连阴,疼及大腿。

渊疽发在胁下,初起不红坚硬,久则破溃,有声如婴儿啼状,膏盖,无声去膏,仍有异哉难治,哂不能也。玉枕疽生在脑后枕骨中,坚而难溃,痛引肩项,鼻塞气粗,此太阳膀胱湿热凝滞而成。大抵以上之症,有名而生者鲜矣。初起有表症者便宜解表,有里症者即与通利,溃后宜补托,久则宜收敛,此为一定治法。不可混乱妄投药饵,致其危亡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正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正宗》书籍目录
  1. 拾遗症《外科正宗》
  2. 拾遗杂论《丹溪心法》
  3. 《中医词典》
  4. 拾遗《外科精要》
  5. 《妇人规》
  6. 拾遗《活幼心书》
  7. 《女科证治准绳》
  8. 拾遗《医学入门》
  9. 食(亻亦)《中医词典》
  10. 实撞搓十四法《针灸神书》
  11. 食?《景岳全书》
  12. 实肿《中医词典》
  13. 食饱咳《中医词典》
  14. 实中夹虚《中医词典》
  15. 食痹《中医名词词典》
  16. 实中夹虚《中医名词词典》
  17. 食痹《中医词典》
  18. 实治法《石室秘录》
  19. 食病论《银海指南》
  20. 实症诸方《医学实在易》
  21. 食不下《普济方·针灸》
  22. 实症方《时方妙用》
  23. 食不下(不化)《针灸资生经》
  24. 实症大便不通《傅青主男科》
  25. 食不消《小儿药证直诀》
  26. 实证似虚论《张氏医通》
  27. 食不消成症积方四首《外台秘要》
  28. 实证《中医诊断学》
  29. 食不知饱候《诸病源候论》
  30. 实证《医学实在易》
  31. 食仓《中医词典》

《外科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