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

《证治汇补》书籍目录

大意

血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不用不仁.即麻木之类欤.(汇补)

内因

麻木因荣卫之行涩.经络凝滞所致.其症多见于手足者.以经脉皆起于指端.四末行远.气血罕到故也.

若兼虚火.则肌肉 动.不可误作风治.(汇补)

外候

麻者.非痒非痛.或四肢.或周身.唧唧然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松之状.(正传)在手多兼风湿.在足多兼寒湿.(汇补)木者.不痒不痛.按之不知.搔之不觉.如木之浓.常木为瘀血.间木为湿痰.(入门)死血者.只在一处.

不肿不痛.但紫黑色而木.湿痰走注.有核肿起.白色不变.(绳墨)

麻木分辨

麻犹痹也.虽不知痛痒.尚觉气微流行.木则非惟不知痛痒.气亦不觉流行.(入门)

麻痹有分

痿属血虚.木属气虚.二者均谓之痹.皆不足病也.其症不痛.惟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痹者.乃有余之病.故多痛.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有虚而感湿.麻木兼作者.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周身掣痛.麻木并作者.古称之曰周痹.(正传)

十指麻木

手足乃胃土之末.十指麻木.乃胃中有食积湿痰死血所致.亦有气血大虚而得者.最宜力辨.(丹溪)

舌本麻木

心脾肝肾四脏之络.皆合舌本.故脾肾亏.湿痰风火乘间而入.均使舌本麻木.(汇补)

半身麻木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左半手足麻木者.责风邪与血少.右半手足麻木者.责气虚与湿痰.(汇补)

眩晕麻木

有遍身麻木.随即眩晕不省.良久方苏者.其症有三.或风中于外.或痰动于中.或心虚所致.盖心之所养者血.所藏者神.气虚则营运不到.而血亦罕至.由是心失所养而成昏晕.(汇补)

脉法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关后得之.麻在下.脉涩而芤.死血为木.不知痛痒.(医鉴)

治法

治宜祛风理气.养血清痰.(绳墨)初病.不可骤用参、 、归、地.恐气血凝滞.邪郁经络不散.若久而纯属正虚者.又当大补荣卫.(汇补)

用药

麻.以四君子加黄 、天麻陈皮香附.木.用四物加红花牛膝桃仁丹皮.以行死血.痰.用二陈加苍术竹沥姜汁白芥子.以行湿痰.或挟风邪者.五积散主之.(汇补)

麻木选方

补气和中升阳汤 治闭目则浑身麻木.开目渐退.昼减夜甚.此气不行故也. 即补中益气汤苍术 草豆蔻 泽泻 茯苓 黄柏 白芍 佛耳草甘草气不运.加木香

人参益气汤 治两手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热伤元气者.

人参白芍 升麻 柴胡 五味子甘草甘草水煎.热服.

神效黄 汤人参 黄 (各二钱) 白芍(一钱) 蔓荆子(二分)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汇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汇补》书籍目录
  1. 麻木《证治汇补》
  2. 麻木《古今医案按》
  3. 麻木《周慎斋遗书》
  4. 麻木《顾松园医镜》
  5. 麻木《丹溪手镜》
  6. 麻木《万病回春》
  7. 麻木《幼科折衷》
  8. 麻木《古今医鉴》
  9. 麻木(与痹证参看)《张氏医通》
  10. 麻木《张聿青医案》
  11. 麻木部《本草易读》
  12. 麻木《医学正传》
  13. 麻木论治《类证治裁》
  14. 麻木《寿世保元》
  15. 麻木脉案《类证治裁》
  16. 麻木《医述》
  17. 麻木脉候《类证治裁》
  18. 麻木《续名医类案》
  19. 麻木门《张氏医通》
  20. 麻木《中医词典》
  21. 麻木门(附脱阳)《丹台玉案》
  22. 麻瞀论《胎产心法》
  23. 麻木酸痒痧《痧胀玉衡》
  24. 麻凉膏《外科十三方考》
  25. 麻木痛《傅青主男科》
  26. 麻蓝《吴普本草》
  27. 麻木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28. 麻癞《解围元薮》
  29. 麻木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30. 麻癞《中医词典》
  31. 麻木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证治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