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阴证阳证

《内外伤辨》书籍目录

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后有脾胃以受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事息心安,饱食太甚,病乃大作。

概其外伤风寒,六淫客邪,皆有余之病,当泻不当补;饮食失节,中气不足之病,当补不当泻。举世医者,皆以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中气不足,当补之证,认作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详辨乎?!

按《阴阳应象大论》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是八益之邪,乃风邪伤人筋骨。风从上受之,风伤筋,寒伤骨,盖有形质之物受病也,系在下焦,肝肾是也。肝肾者,地之气。《难经》解云∶肝肾之气,已绝于内,以其肝主筋,肾主骨,故风邪感则筋骨疼痛,筋骨之绝,则肝肾之本亦绝矣,乃有余之证也。又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是七损之病,乃内伤饮食也。《黄帝针经》解云∶适饮食不节,劳役所伤,湿从下受之。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系在上焦,心肺是也。心肺者,天之气。故《难经》解云∶心肺之气已绝于外,以其心主荣,肺主卫。荣者血也,脉者血之府,神之所居也;卫者,元气七神之别名,卫护周身,在于皮毛之间也。肺绝则皮毛先绝,神无所根据,故内伤饮食,则亦恶风寒,是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

皮毛之绝,则心肺之本亦绝矣,盖胃气不升,元气不生,无滋养心肺,乃不足之证也。

计受病之人,饮食失节,劳役所伤,因而饱食内伤者极多,外伤者间而有之,世俗不知,往往将元气不足之证,便作外伤风寒表实之证,而反泻心肺,是重绝其表也,安得不死乎?古人所谓实实虚虚,医杀之耳!若曰不然,请以众人之耳闻目见者证之。

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耶?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动经三两月,胃气亏乏久矣,一旦饱食大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矣。非惟大梁为然,远在贞 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后,病伤而死,无不然者。余在大梁,凡所亲见,有表发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气汤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汤、丸及茵陈汤下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及,辄以平生已试之效,着《内外伤辨惑论》一篇,推明前哲之余论,历举近世之变故,庶几同志者,审其或中,触类而长之,免后人横夭耳!僭易之罪,将何所逃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内外伤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内外伤辨》书籍目录
  1. 辨阴证阳证《内外伤辨》
  2. 辨阴阳脏腑脉象病证《灵素节注类编》
  3. 辨阴证阳证《中医外科学》
  4.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伤寒论》
  5. 辨饮食《医理真传》
  6. 辨阴阳俱浮《中医词典》
  7. 辨婴孩螳螂子雪口疳梅花疳论《疡科心得集》
  8. 辨阴喉症诀《喉舌备要秘旨》
  9. 辨痈疽疖《外科理例》
  10. 辨阴寒证《痘疹心法要诀》
  11. 辨痈疽阴阳浅深缓急治法《外科精要》
  12. 辨阴寒证《医宗金鉴》
  13. 辨痈疽晕《中医词典》
  14. 辨疑似《证治准绳·幼科》
  15. 辨痈与疽治法《外科理例》
  16. 辨疑似《冯氏锦囊秘录》
  17. 辨涌泉疽足底疔论《疡科心得集》
  18. 辨疑似《冯氏锦囊秘录》
  19. 辨用老君神明散东坡圣散子《松峰说疫》
  20. 辨医者急收功遗后患论《眼科阐微》
  21. 辨幽痈赫痈冲疽论《疡科心得集》
  22. 辨医书音义《吴医汇讲》
  23. 辨有脉无脉《诊脉三十二辨》
  24. 辨夜啼《幼科铁镜》
  25.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26. 辨药宜忌论《眼科阐微》
  27. 辨鱼肚毒腓疽黄鳅痈论《疡科心得集》
  28. 辨药大略《医学真传》
  29. 辨鱼口便毒论《疡科心得集》
  30. 辨药病不相主对《活幼心书》
  31. 辨语言蹇涩非痰人《医林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