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药的命名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书籍目录

中药的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其名称也较复杂,但一般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中药的名称往往反映了它一定的特征,故对于掌握中药的某些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中药的命名法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按药用部分命名 以入药部分命名的中药最为广泛,大多数的中药多以其部位作为命名的依据。如葛根芦根山豆根板蓝根白茅根麻黄根等,都是以根入药;而枇杷叶桑叶侧柏叶淡竹叶艾叶荷叶紫苏叶等,则都是以叶入药的;以花入药的有芫花金银花菊花厚朴花月季花等;以种子、种仁入药的则有车前子芥子苏子青葙子蛇床子菟丝子葶苈子桃仁杏仁火麻仁等,以种皮、茎皮及根皮入药的有大腹皮陈皮桂皮秦皮苦楝皮地骨皮桑白皮白鲜皮五加皮等;以全草入药的有仙鹤草灯心草车前草老鹳草金钱草旱莲草;以茎枝入药的有桑枝桂枝紫苏梗等;以藤茎入药的有石楠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动物药中有以器官、组织入药的,如鸡内金鹿茸鹿角熊胆汁、猪胆汁海狗肾黄狗肾等;以虫类动物全体入药的有九香虫、地鳖虫、虻虫、僵虫、全虫等;其他如阳起石花蕊石海浮石寒水石滑石、滋石、代赭石炉甘石等,则都是以矿石入药而得名的。

2.按药物产地命名 一般以主产区来命名,多为当地的地道药材。在古代有按当时的国名来命名的:如秦艽秦椒吴茱萸等;后世则多以当时的行政区来命名:如四川产的川乌川芎川贝母川楝子川牛膝等,东北产的北细辛、北口芪、关防风、关木通、辽五味等;浙江的杭白芍、杭菊花等;河南怀庆府(今新乡地区)产的“四大怀药”(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等,江苏产的苏薄荷、苏藿香等。从国外进口的则多冠以胡、番之名:如胡椒胡麻仁胡桃仁、胡黄连番木鳖番泻叶等。

3.按药物气味命名 以药物特有的气、味来命名,对于药物的真伪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如麝香丁香木香沉香檀香苏合香松香乳香等,都是以其具有特异香气而得名的;又如具鱼腥气的鱼腥草败酱气的败酱草等,也是以其是特异气味而得名的;而苦味的龙胆草苦参苦楝皮等,甜味的甘草甜杏仁等,多味的五味子,咸味的咸苁蓉,则均以其药味作为命名的依据。

4.按性能命名 以药物性能作用命名:如活血调经的益母草,清肝明目的决明子石决明,治创伤骨折续断骨碎补泻热导滞的番泻叶,用治疮疡蚤休,舒筋通络的伸筋草,治风通用的防风,乌须黑发的何首乌益智安神的远志等。

5.按药物颜色命名 以药物固有的色泽而命名:如白色的白芷白芍、白菊花、白及、白附子等,紫色的紫草紫丹参等;红色的红花红藤、鸡血藤等;青色的青黛青蒿等,黄色的黄连黄柏黄芩、黄菊花、大黄等。

6.按采药季节命名 各种药用植物,都有一定的采收季节,按时采收,即可入药。如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仲夏成熟的半夏,夏至成熟的夏枯草,以夏至前后采收为好的冬虫夏草,冬季采挖的款冬花,四季常青的四季青,经霜采收的冬桑叶,经冬不凋的忍冬藤等,都是以其采收时节而命名的。

7.按药物形态命名 以药物或药材的生长形态而命名,也是中药命名的一大特点。典型的有七叶一枝花半边莲垂盆草紫花地丁桑寄生等,其他如人参形如人体,钩藤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乌头形似乌鸦之头,木蝴蝶形似白色蝶翅,猫爪草为数个呈纺锤形的块根簇生一起形似猫爪,狗脊形似狗之脊骨,因全体密披金黄色茸毛又名金毛狗脊;金银花因其一蒂二花、黄白相映等,都是按药物形态命名的。

8.按人名命名 以最早发现和应用该药的人来命名,带有纪念性质。如“徐长卿”为徐氏最早发现的一种药用植物;其他还有使君子杜仲刘寄奴何首乌等,都是以人名命名。

9.按进口地命名 从国外进口或产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药材,按来源地命名。如番红花主产于西班牙、希腊、伊朗等国家,过去多经西藏输入内地又名藏红花西红花高丽参产于朝鲜(古代称高丽),东洋参主产日本国,西洋参主产于美国等。

10.按译音命名 以翻译后的中文音而命名。如诃黎勒诃子曼陀罗等。

以上的中药命名法则,一般多取其中一项,但也有一个药名兼有两、三项的,如按人名命名、以形态命名的,则多只取其一项;而不少药名是兼取两项的,如红花、白菊花、黄菊花等既言其色,又取其部位;而番红花则既说明其产地,又说明了它的颜色,还指出了它的部位。但应指出,以上命名法则绝大多数与实际相符,但也不能一概套用,如有的药名虽然有部位,但与实际不符,如夏枯草、猫爪草,前者入药部位为其果序,后都入药部位为其根,而非用其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药基本理论知识》书籍目录
  1. 中药的命名《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2. 中药的临床药学《医院药学》
  3. 中药的配伍《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4. 中药的煎制《趣味中医》
  5. 中药的品种《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6. 中药的煎服《趣味中医》
  7. 中药的性能《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8. 中药的含义《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9. 中药的用药剂量《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10. 中药的服用法《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11. 中药都在掺西药害人,是否是事实?《中医之钥》
  12. 中药的分类《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13. 中药毒《圣济总录》
  14. 中药的产地《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15. 中药毒《幼幼新书》
  16. 中药的采集《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17. 中药毒鸩毒《奇效简便良方》
  18. 中药的保管方法《医院药学》
  19.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医院药学》
  20. 中药材品种的本草考证《中国医学通史》
  21.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医院药学》
  22. 中药避孕《中医词典》
  23. 中药房调剂工作的定量考核《医院药学》
  24. 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医院药学》
  25. 中药房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医院药学》
  26. 中药八宝粉含重金属汞、铅是否是事实?《中医之钥》
  27. 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趣味中医》
  28.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药法规》
  29. 中药贵重药品管理制度《医院药学》
  30. 中妖门(六则)《辨证录》
  31. 中药黄芪、党参和刺五加的免疫作用《免疫与健康》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