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总论
轻微易治者,痰子也。迟重难愈者,瘰 也。有风痰、热痰、气痰,由外感之不同;瘰、筋、痰 ,因内伤之各异。其表面形状,大致相类,故总名曰痰子。而瘰 者,尤痰子中之重症,治之久而难愈也。
风痰者,风湿之毒,伏于经络,先寒后热,结核浮肿。二三日内,即发起于颈项间,治宜祛风散湿化痰消坚之类。
热痰者,天时亢热,暑中三阳,及内食煎炒浓味,酿结为患。色红发热,结核坚肿,治宜清脾泻热之类。
气痰者,由感触四时杀厉之气,于耳项胸腋,骤成肿核。患者寒热交作,头眩项强,治宜调气和血之类。
瘰 者,累累如贯珠,连接三五枚,有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始发者。初则核小不痛,亦不作寒热,久方知痛,由误食虫蚁鼠残不洁之物,及宿水陈茶内有汗液所致,治宜散坚解毒和血之类。
筋 者,忧愁抑闷,暴怒伤肝,盖肝主筋,故令筋缩,结蓄成核。生项侧筋间,形如棋子,大小不一,或陷或起,久则虚羸,多生寒热,劳怒则甚,治宜清肝解郁之类。
痰 者,饮食冷热不调,饥饱喜怒不常,致脾气不能运输,遂成结核,初起如梅如李,生及遍身,久则微红,后必溃破,收敛亦易,治宜豁痰行气之类。
又有婺妇尼僧,室女庶外家,或男患失荣失精,皆志不得伸,思不得遂,积想在心,思虑伤脾,脾败血亏,遍身结核,最为难治,宜先养心血,次开郁结,益肾安神疏肝快膈,如逍遥散、归脾汤、益气养荣汤,俱加香附、青皮、山栀、贝母、木香之类是也。

- 痰总论《痰疠法门》
- 痰浊内闭《中医词典》
- 痰阻肺络《中医名词词典》
- 痰浊犯肺《中医词典》
- 痰阻肺络《中医词典》
- 痰浊《中医词典》
- 痰阻经行后期《中医词典》
- 痰注腰痛《中医词典》
- 痰阻气络《凌临灵方》
- 痰注发《外科心法要诀》
- 痰阻心窍《中医词典》
- 痰注发《医宗金鉴》
- 檀《本草纲目》
- 痰注发《中医词典》
- 檀《证类本草》
- 痰中夹血《凌临灵方》
- 檀桓《证类本草》
- 痰中带血治验《疫疹一得》
- 檀香《本草纲目》
- 痰中带血秘方《华佗神方》
- 檀香《本草纲目》
- 痰中带血《外科全生集》
- 檀香《药笼小品》
- 痰中带血《疫疹一得》
- 檀香《汤液本草》
- 痰中《中医词典》
- 檀香《本草备要》
- 痰滞结实哕证《余无言医案》
- 檀香《本草蒙筌》
- 痰滞恶阻《中医词典》
- 檀香《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