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其他制法

《中药炮制》书籍目录

既有用水处理,又有进行加热或多种制法配合进行的一种炮制方法,属于其他方法。目的是为了使药物减低或消除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保存固有性能或产生新的作用,和便于贮藏与服用。其他制法包括复制、发酵、发芽、制霜取汁等几种。

一、复制

是用多种制法反复地处理药材,其操作方法除清水煮以外,已见前面各有关章节。因此,这里只介绍清水煮的具体制法:将药材置铁锅或铜锅内,加入超过药材平面2~3寸的清水,用较强的火力,煮沸约2小时取出。复制的目的主要是减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增强疗效,使鲜品易于干燥。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川乌草乌何首乌紫河车香附

二、发酵

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泡、生霉的方法,称发酵法。发酵的目的为药物经发酵处理,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作用,以适应临床治疗需要。发酵的方法将含有一定量水分或进行过一定程度加热的药物,铺在容器内用稻草或鲜药草或麻袋盖在上面,或垫在下面,放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进行。温度和湿度对发酵的影响极大。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小(即过分干燥),则不能进行发酵,或发酵进行得很慢。而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不适应霉菌生长,发酵亦难以进行。一般以温度30°~37℃,相对湿度70~80%为宜。由于微生物的繁殖、产生发酵,使药物表面呈现黄白色的霉衣,内部发生斑点,气味芳香,又无霉气时,进行干燥,最为适宜。制作时间以五、六月份为佳,如淡豆豉胆南星

三、发芽

豆、谷、麦类种子经浸、淋水,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使其萌生幼芽的方法,称发芽法。发芽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发芽,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作用,以适应治疗需要。发芽的方法:取豆、谷、麦类种子,拣去杂质,洗净,夏天浸2~3小时,冬春浸4~6小时。在洗的过程中,将浮于水面的虫蛀空壳捞去,放在能滤水的篾器中,内垫席,或用蒲包装好,上盖稻草或蒲包,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每日淋水3~5次。至种子生出幼芽,约2~3分长时取出,晒或烘干。如麦芽谷芽大豆卷

四、制霜

药物通过除去油分,或析出结晶物等方法,制成结晶或粉末,形似寒霜,称为制霜。制霜的目的是为了除去部分油分、降低毒性及副作用,增强疗效,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制霜的方法,主要有去油取霜和析出结晶二种。

(1)去油取霜:将某些含有油分的药物通过修制,碾成粉末或捣成泥状,加热后,用草纸包裹2~3层,再用纱布包好,压榨去油,每日复碾、换纸、压榨一次。如上法反复多次,至纸上基本无油为止。

(2)析出结晶:将某些盐类药物撒在连皮的瓜瓤上,装入土坛内,加盖封固,置阴凉通风处,使析出结晶凝在土坛外,用毛刷扫下,至坛外无结晶物为止。此外,某些副产品亦称霜。如制鹿角胶时,余留的鹿角残渣称鹿角霜。制霜的有巴豆千金子瓜蒌子肉豆蔻西瓜霜

五、取汁

鲜药用捣碎后压榨或火烤的方法,使药物所含的液体大量排出,这叫取汁。取汁的目的是解除某些疾病,特别是热性病后期阴液大伤,或风痰阻塞经络窍道,多以甘凉多汁的药物为宜。如水果、鲜竹之类,本身饱含液体,但渣滓多,煎服不仅冲淡其甘凉滋阴及滑痰利窍的作用,降低其固有疗效,尤其不易使患者所接受,故采用取汁的方法,以适应治疗的需要。如梨汁、藕汁、蔗汁、竹沥、黄荆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药炮制》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药炮制》书籍目录
  1. 其他制法《中药炮制》
  2. 其他职业病《预防医学》
  3. 其他治法《中医儿科学》
  4. 其他脂蛋白的化学组成《动脉粥样硬化》
  5. 其他治疗方法《普通外科学》
  6. 其他脂蛋白的分类法《动脉粥样硬化》
  7. 其他自身抗体《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8. 其他镇静催眠药《药理学》
  9. 其他自身抗体的检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0. 其他载脂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动脉粥样硬化》
  11. 其他组织移植《外科学总论》
  12. 其他载体《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3. 其它《医学免疫学》
  14. 其他原发性肿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5. 其它《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6. 其他原发性脱髓鞘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7. 其它《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8. 其他原发性肝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9. 其它《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0. 其他浴身方法介绍《中医养生学》
  21. 其它《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2. 其他有关病症《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3. 其它《人体解剖学》
  24. 其他用于抗心律失常的钙拮抗药还有《药理学》
  25. 其它RNA分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6. 其他因素《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7. 其它孢子虫《人体寄生虫学》
  28. 其他因素《预防医学》
  29. 其它必需微量元素《临床营养学》
  30. 其他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药理学》
  31. 其它病毒性胃肠炎《传染病》

《中药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