飧泄解

《素灵微蕴》书籍目录

崔季长,素病腿膝寒冷,日暮环脐腹痛,胀满作泄,阳痿肩寒,服燥土疏木药愈。夏初童试,劳倦病发,吐黑血数日,饮食不甘,胀满吐泄,腹中郁热,积块坟起,泄则气块宣鸣而下,小便红涩,日夕脐腹痛连左胁,往来寒热,作酸嗳气,壅嗽生痰,四肢酸凉,膝股如冰,时常倦睡,夜卧腘中作痛,仰卧冲气上奔,左侧冲气横塞,满腹剧痛,惟右胁着席。

此缘水寒土滞,金木结轖。人身脐居上下之间,太阴阳明之中气也。中气盛则运,衰则滞,运则清虚,衰则胀塞, 《关尹子》所谓实即虚而虚即实也。饮食入胃,脾土消磨,中气运行,是以不胀。水谷腐化,精华升而渣滓降,津液渗于膀胱,渣滓传于二阳,便溺分途,故前不至淋而后不至泄。阳衰土湿,不能蒸水化气,而与渣滓并注二肠,水渍湿旺,脾气郁陷,抑遏乙木,不得升达,木气郁冲,故作痛胀。木性升泄,遏于湿土之下,冲突击撞,不得上达,则下走二肠,以泄积郁。水在二肠,不在膀胱,故乙木冲决,膀胱闭塞而大肠泄利也。 《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正此义也。盖脾胃者,仓禀之官。脉要精微论:仓禀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肾开窍于二阴,是为胃之关门。肾以癸水居土之下,心以丁火居土之上,而水交于火,则浊气下降而上不热,火交于水,则清气上升而下不寒。阴阳应象论: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火不上热,则浊生而右降,水不下寒,则清生而左升,浊气在下,故上不胀,清气在上,故下不泄。而水火之交,全恃乎土,土者,如车之输,如户之枢,四象皆赖以为推迁。 《子华子》 :阳之正气,其色赤,阴之正气,其色黑。上赤下黑,左青右白,黄潜于中宫,而五运流转,故有输枢之象焉。输枢运则火下炎而浊降,水上润而清升,是以坎离独斡乎中气。土虚则鸟飞而上,鱼动而下,火则上炎,水则下注,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胀泄者,太阴脾土之湿盛也。土生于火而败于水,火旺则阳明盛而湿亦化燥,水旺则太阴盛而燥亦化湿。燥则运行,湿则滞塞,运行则谷消而便坚,滞塞则完谷而后泄。调经论:志有余则腹胀飧泄。肾藏志而气寒,志有余者,寒水泛滥,入土化湿,木郁风动,是以胀泄并作也。

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化气于寒水,故丁火常热而丙火常清,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化气于君火,故癸水常温而壬水常寒,今癸水反寒而壬水反热,此以下焦之火泄也。 《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三焦之火,秘于肾脏,则腑清而水利,泄于膀胱,则腑热而溺涩。以水性蛰藏,木性疏泄,相火内秘,癸水温暖,此乙木生发之根。火败水寒,乙木不生,益以湿土陷遏,生发不遂,而愈欲疏泄,故相火离根,泄于膀胱。乙木常陷,则肾精不藏,泄而不通,则小便不利。此癸水寒滑,壬水热涩之原也。

三焦之火,随太阳寒水下行,秘于癸水而不泄者,寒水蛰藏之力也。手之六经,皆行于手,惟三焦之下腧在足太阳之前,出于腘中,下贯腨肠,而入于外踝。肾得此火,癸水温暖,故骨髓不寒,二十四难所谓少阴冬脉,伏行而温于骨髓也。火泄髓寒,则腿足不温。膝膑者,溪谷之会,寒水下流,溪谷凝冱,故膝冷倍常也。足太阳入于腘之外廉,脉动委阳,足少阳出于腘之内廉,脉动阴谷,经络寒冱,血涩而筋急,夜卧寒增而气滞,故相引而痛也。

寒水不生乙木,筋脉失荣,故病阳痿。肝主筋而脉循于阴器,前阴者,筋之聚,故名宗筋。木生于水而长于土。痿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足之三阴、阳明、少阳、冲、任、督、跷九脉同会于宗筋而独长于阳明者,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以煦之,血以濡之,筋脉滋荣,则坚硬不痿。水寒土湿,生长失政,木气克菀槁,故阳痿而囊缩也。

寒热者,阴阳胜复之故,属在少阳。少阳居二阳三阴之中,半表半里,午后阴长阳消,阴盛而侵阳分,表闭而寒来,阳复而侵阴分,里郁而热来。胜复迭乘,则往来寒热。凡病一见寒热,是为外阳内阴二气不和。表里阴盛,则但寒而不热,表里阳盛,则但热而不寒,里阴表阳均势相争,则见寒热。从此阴胜阳奔,乃至惟有恶寒。抑三阴而扶二阳,当为预计也。

肝胆不调,总由土湿。土湿则脾陷而胃逆,脾陷则乙木不升而郁冲于下,胃逆则甲木不降而郁冲于上。木位于左,故痛连左胁。肝胆左郁,故气结而作酸。土困木贼,故脐腹作痛也。胃逆则肺无降路,刑于胆火,而病嗽咳。

肺司气而主声, 《关尹子》 :金坚故实为五声。以肺之为体,孔窍玲珑,清气飘扬,冲而不盈,呼之则气升于颠,吸之则气降于踵,息息归根,孔窍无阻,是以不嗽。肺气逆升,冲于孔窍,窍阻气塞,则嗽而出之,故戛然而鸣。生气通天论所谓秋伤于湿,上逆而咳者,正谓此也。

人身之气,足阳明化气于燥金,手太阴化气于湿土者,常也。燥胜其湿,则肺金收降,湿胜其燥,则肺金郁升。今手太阴化己土之湿,足阳明不化庚金之燥,胃土上逆而湿气堙塞,则津液瘀浊而化痰涎,日见其多耳。土困于中,而四维皆病。

治法燥土暖水,疏木达郁,清金降逆。水温土燥,则土气回旋,木升金降,痰消而嗽止,水利而便调矣。

季长病泄半载,为庸医误药,已至危急。用温中燥土、暖水达木之方,腹中滞气,一啜而散,阳气浸淫,见于眉宇之间,数剂泄止。

庸工以胀泄为脾气之散,用五味木瓜、山萸、芍药诸品。中气郁结,而再服酸收,是益其源而障其流也。 至于十全大补一方, 真俗腐之妄作,人每用以治泄利,不通之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素灵微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素灵微蕴》书籍目录
  1. 飧泄解《素灵微蕴》
  2. 飧泄《幼科心法要诀》
  3. 飧泄秘方《华佗神方》
  4. 飧泄《时病论》
  5. 飧泻《医宗金鉴》
  6. 飧泄《金匮翼》
  7. 飧泻《证治准绳·幼科》
  8. 飧泄《针灸资生经》
  9. 飧泻《儿科萃精》
  10. 飧泄《吴鞠通医案》
  11. 损病汤药加减法《慎柔五书》
  12. 飧泄《明医指掌》
  13. 损病主治汤方门《慎柔五书》
  14. 飧泄《儒门事亲》
  15. 损复《温疫论》
  16. 飧泄《卫生宝鉴》
  17. 损骨方《救伤秘旨》
  18. 飧泄《普济方·针灸》
  19. 损脉损症《慎柔五书》
  20. 飧泄《医学纲目》
  21. 损脉致病次序《慎柔五书》
  22. 飧泄《凌临灵方》
  23. 损目破睛《奇效简便良方》
  24. 飧泄《时病论歌括新编》
  25. 损破尿胞、脱下子宫《古今医案按》
  26. 飧泄《圣济总录》
  27. 损破脬胞《竹林女科证治》
  28. 飧泄《中医名词词典》
  29. 损伤《针灸大成》
  30. 飧泄《时病论歌括新编》
  31. 损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