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足三里 Zúsānlǐ

《针灸学》书籍目录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1)足阳明经所人为“合”。(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3)参考资料:1、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2、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3、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4、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足阳明胃经穴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学》书籍目录
  1. 足三里《针灸学》
  2. 足三里《中医词典》
  3. 足三里(合穴)《子午流注说难》
  4. 足三里《气功外气疗法》
  5. 足三里穴歌《医宗金鉴》
  6. 足弱《傅青主男科》
  7. 足三里穴歌《刺灸心法要诀》
  8. 足软《中医词典》
  9. 足三阳经《中医名词词典》
  10. 足清《中医词典》
  11. 足三阳经《中医词典》
  12. 足窍阴《针灸学》
  13. 足三阳经总穴名《医宗金鉴》
  14. 足窍阴《中医词典》
  15. 足三阳经总穴名《刺灸心法要诀》
  16. 足面疔《中医词典》
  17. 足三阴经《中医名词词典》
  18. 足悗《中医词典》
  19. 足三阴经《中医词典》
  20. 足脉《医述》
  21. 足三阴经总穴名《医宗金鉴》
  22. 足麻痹不仁《针灸资生经》
  23. 足三阴经总穴名《刺灸心法要诀》
  24. 足六经辨《医学集成》
  25. 足三阴三阳《医学启源》
  26. 足临泣《针灸学》
  27.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普济方·针灸》
  28. 足临泣《中医词典》
  29.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下)《备急千金要方》
  30. 足髎《中医词典》
  31. 足闪肭痛《儒门事亲》

《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