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统类》书籍目录

迟以候脏(其象呼吸之间,脉仅三至,去来极慢。)

迟为阴盛阳虚之候,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也。居寸为气不足,气寒则缩也;居尺为血不足,血寒则凝也。

(凡脉迟,为寒,为虚。兼浮,表寒。兼沉,里寒。)

左寸(心上寒、精气多惨。)

左关(筋寒急、胁下痛、手足冷。)

左尺(肾虚便溺、女人不月。)

右寸(肺感寒、冷痰、气短。)

右关(中焦寒,脾胃伤冷物。不食,食不化。兼沉为积。)

右尺(脏寒泄泻、小腹冷痛、腰脚重。)

迟而细软为微

(其象极细而软,若有若无,多兼于迟,按之如欲绝。)

微为久虚血弱之候,又主阴寒或伤寒蓄热在里,脉道不利,亦微细濡弱,不可为寒者,当以标本别之,总之气血微脉即微。

(凡脉微,为虚弱,为虚汗,为泄泻,为少气,为崩漏不止。兼浮,阳不足,必身恶寒冷。兼沉,阴不足,必脏寒下利。)

左寸(心虚忧惕、荣血不足。)

左关(胸满气乏、四肢恶寒、拘急。)

左尺(男子伤精尿血,女子崩漏败血不止或赤白带下。)

右寸(上焦寒、痞痛、冷痰凝结不化、中寒少气。)

右关(胃寒气胀、食不能化、脾虚噫气、心腹冷痛。)

右尺(脏寒泄泻、脐下冷痛。)

迟而无力为弱

(其象极软而沉细,怏怏不前,无息以动,按之如欲绝,略举手即无。)

弱为阳陷入阴,精气不足之候,亦主筋。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弱以涩,是为久病;阳浮阴弱,应为血虚筋急、恶寒发热之病。老得之顺,壮得之逆。

(凡脉弱,为痼冷,为烘热,为泄精,为虚汗,为元气亏耗,为痿弱不前。)

左寸(阳虚心悸、自汗。)

左关(筋痿无力,女人主产后客风面肿。)

左尺(小便频数、肾元虚、耳鸣或聋、骨肉间酸疼。)

右寸(身冷多寒、胸中短气。)

右关(脾胃虚、食不化。)

右尺(下焦冷痛、大便滑泄不禁。)

迟而有力为缓

(其象比浮而稍大,似迟而小疾,一息四至,来往纡缓,呼吸徐徐。)

缓为气血向衰之候。若不沉不浮,从容和缓,乃脾家之正脉。四季亦为平脉,非时即病。和缓而匀,无浮沉徐疾微弱之偏,即为胃气脉。

(凡脉缓,为风,为虚,为痹,为弱,为疼。在上为项强,在下为脚弱。兼浮,感风。

兼沉,血气弱。)

左寸(心气不足,怔忡、健忘。亦主项背拘急而痛。)

左关(风虚眩晕、腹胁气结。)

左尺(肾元虚冷、小便频数,女人主月事过多。)

右寸(肺气浮、言语短气。)

右关(胃弱、气虚。兼浮,脾虚。)

右尺(下寒脚弱、风气秘滞。兼浮,肠风泄泻。兼沉,小腹感冷。)

迟而时止为结

(其象来时迟缓,时一止,复又来。)

结为阴独盛而阳不能相入之候,此为阴脉之极。按之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蔼蔼如张车盖曰阳结,又有如麻子动抽、旋引旋收、聚散不常之结,此三脉,名虽同而实则异。

(凡脉结,为亡阳,为汗下,为疝瘕,为 结,为老痰滞结,为气血凝结,为七情郁结,内为积聚,外为肿。兼浮,寒邪滞结。兼沉,积气在内。

又为气,为血,为痰,为饮,为食,盖先因气寒脉缓,五者有一留滞其间,因而为结,故仲景谓促结皆病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脉象统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脉象统类》书籍目录
  1. 《脉象统类》
  2. 《三指禅》
  3. 迟(阴)《濒湖脉学》
  4. 《痰火点雪》
  5. 迟发型超敏性炎症的形成《医学免疫学》
  6. 《脉确》
  7. 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体外检测方法《医学免疫学》
  8. 《诸病主病诗》
  9.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中医词典》
  11. 迟疾短长杂脉法《脉经》
  12. 池头《中医词典》
  13. 迟脉《中医名词词典》
  14. 池泉《中医词典》
  15. 迟脉《中医词典》
  16. 池德勒《证类本草》
  17. 迟脉《脉理求真》
  18. 痴笑不止《奇效简便良方》
  19. 迟脉(阴)《脉诀汇辨》
  20. 痴癫症(附∶羊头风)《外科全生集》
  21. 迟脉(阴)《诊家正眼》
  22. 痴呆综合征《医学心理学》
  23. 迟脉体状《医学集成》
  24. 痴呆症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25. 迟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26. 痴呆症的认知增进药《医院药学》
  27. 迟神经《人体解剖学》
  28. 痴呆秘方《华佗神方》
  29. 迟数《四圣心源》
  30. 痴呆《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1. 迟数缓疾结促代诸脉歌《医宗金鉴》

《脉象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