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喘门
小儿痰喘.痰或作喘.彼不知吐.须用法取之.若不取吐.痰老难治.肺虚喘声短.实则喘声长.虚补实泄.法用分阴阳.运八卦.运五经.掐四横纹.干离重推.补脾土.小便赤.清天河.退六腑.飞金走气.嘴唇红.按弦走搓摩.揉脐及肩井.曲池.气喘.合阴阳.又总筋.清天河立止.气吼发热.揉承山.天门入虎口.揉 肘.赤凤摇头.飞金走气.痰盛.眼欲上窜.头往上昂.掐两乳下一指期门穴.即止.痰迷心.清心经.清肺经.揉外牢宫.揉向导.掐五指节.天门虎口 肘.

- 痰喘门《幼科推拿秘书》
- 痰喘门《王旭高临证医案》
- 痰喘秘方《华佗神方》
- 痰喘咳嗽门《针灸大成》
- 痰喘气急痧《痧胀玉衡》
- 痰喘咳嗽部《神应经》
- 痰喘眼症《眼科阐微》
- 痰喘咳嗽《针灸聚英》
- 痰毒《丁甘仁医案》
- 痰喘《奇效简便良方》
- 痰毒敷药方《急救广生集》
- 痰喘《急救广生集》
- 痰毒牙痛《中医词典》
- 痰喘《明医指掌》
- 痰多《明医指掌》
- 痰喘《寿世保元》
- 痰多、咳嗽3年余《名师垂教》
- 痰喘《中医词典》
- 痰多沫《中医词典》
- 痰病章《医学妙谛》
- 痰呃《中医词典》
- 痰病篇《伤寒恒论》
- 痰膈《中医词典》
- 痰病论《银海指南》
- 痰膈《金匮翼》
- 痰病《仁术便览》
- 痰臌似胎案《评注产科心法》
- 痰标本采集法《基础护理学》
- 痰核《中医名词词典》
- 痰闭惊厥《中医词典》
- 痰核《中医词典》
《幼科推拿秘书》
- 作者:骆如龙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卷一 赋歌论诀秘旨
- 保婴赋
- 保生歌
- 变蒸论
- 察儿病症秘旨
- 观形察色审病歌
- 病源论(望闻问切)
- 看食指定症诀(附)
- 五指定症歌
- 手探冷热定症诀
- 视法
- 视初生
- 视周岁
- 五视法
- 面部察色秘旨
- 探病秘旨
- 推拿小儿总诀歌(附)
- 观面部形色五脏秘旨
- 审音论
- 辨小儿声音秘旨
- 闻声察病歌
- 切脉察病歌
- 辨指筋纹秘诀歌
- 脉法歌
- 坏症十五候
- 五脏气脱凶死诀
- 卷二 穴象手法
- 穴道图象
- 穴在头脑者
- 穴在面者
- 穴在手指者
- 穴在阳掌者
- 穴在阳膊者
- 穴在阴掌者
- 穴在阴膊者
- 穴在前身者
- 穴在脊背者
- 穴在腿足者
- 五指歌
- 按穴却病手法论
- 手法秘旨
- 分补泄左右细详秘旨歌
- 又补泄辨
- 掐运推拿辨
- 详观筋色属五行生克掐法秘旨
- 补泄抑法
- 论穴分寸
- 三关六腑秘旨歌
- 取温凉汗吐泻秘旨
- 各穴用法总歌(须熟读细玩)
- 手法治病歌
- 推五脏虚实病源治法歌
- 惊风定生死秘旨歌
- 手法同异多寡宜忌辨明秘旨歌
- 用汤时宜秘旨歌
- 卷三 推拿手法
- 分阴阳
- 合阴阳
- 小天心
- 运八卦
- 运五经
- 运水入土(泄)
- 运土入水(补)
- 侧推大肠到虎口
- 推脾土
- 推肾水
- 推肝木
- 推心火
- 推肺金
- 推离往干
- 二人上马
- 掐四横纹
- 点内牢
- 揉外牢
- 外牢推至大陵位
- 门直推到横纹
- 拿总经
- 掐心经
- 双手掐威灵
- 掐向导
- 揉扇门
- 侧推大三关
- 退六腑
- 揉上天心
- 清天河
- 揉中脘
- 揉涌泉(久揉亦能治眼病.)
- 揉一窝风
- 掐揉阳池
- 掐内间史
- 揉膻中风门
- 掐五指节
- 拿蹼参穴
- 揉天枢
- 掐蟹
- 拿委中
- 拿承山
- 揉脐及鸠尾
- 十三大手法推拿注释
- 卷四 推拿病症分类
- 胎毒门
- 哑口
- 口禁
- 脐风
- 马牙
- 鹅口
- 重舌木舌
- 夜啼
- 诸热门
- 潮热往来
- 惊热
- 风热
- 烦热
- 脾热
- 虚热
- 实热
- 积热
- 疳热
- 血热
- 骨蒸热
- 肚热
- 温壮热
- 手法三阴三阳秘旨兼刺法
- 惊风门
- 急慢惊风歌
- 二十四惊辨症秘旨
- 痰喘门
- 吐痰法
- 呕吐门
- 热吐
- 冷吐
- 寒食吐
- 虚吐
- 止吐推法总秘旨
- 咳嗽门
- 咳嗽歌
- 伤寒门
- 积滞门
- 腹痛门
- 疟痢总论秘旨
- 疟疾门
- 痢疾门
- 泄泻门
- 痞疾门
- 肿胀门
- 疳疾门
- 疾门
- 淋涩门
- 目疾门
- 杂症门
- 肿毒门
- 卷五 幼科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