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寒热各从类生服药同象

《阴证略例》书籍目录

假令附子大黄合而服之,昼服则阳药,成功多于阴药,夜服则阴药成功于阳药,足从其类也。况人之疾,独不然乎!若病阳症,昼则增剧,夜则少宁;若病阴症,昼则少宁,夜则增剧。是人之阴阳寒热,从天地之行阴行阳也,寒热之化,以此随之。故前人治阴证用阳药,续于夜半之后者,所以却类化之阴,而接身与子所生之阳也。《通玄类证》云∶小建中汤后亦举日三夜二,及尺脉不至者加黄 。

予尝云∶大便软者宜汤,大便结者宜丸,以丸蜜润也。仲景治霍乱吐下,脾湿大胜,而用丸何也?

答曰∶以湿言之,岂有润之之理,此正湿已太过,津液极亡,所以转筋也。筋得血而养,故能屈伸。利下既多亡阴,失血反成枯燥,燥则所以不能屈伸也。故湿剂以润之,只用丸也,与妇人血崩过极不止而用四物汤润剂同意。十剂之法,要当谨察。

理中汤

人参(一两)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二两)

腹痛者,加人参一两。寒者,加干姜一两半。渴欲得水者,加白术一两半。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或四肢拘急腹痛者,或腹满下利转筋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生用。

上锉如麻豆大,每秤三钱,水一盏半,煮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海藏云∶理中汤加减八法,并无寒药。吐利后有表者表之汗出厥者温之;既吐且利,小便复利,大汗出,内寒外热者亦温之;至于吐下后,汗出不解,厥逆脉欲绝者,四逆主之。以是知此候无阳证,皆阴证也。仲景人参桂枝汤,理中汤加桂枝,太阳未除,下之成协热利,心下痞,表里不解者;《活人》此理中汤内加青陈皮,名治中汤,治胸膈病;许学士改《活人》方,作补脾丸,治劳则补子,如子富而父不贫,不特虚则补其母也。

以上三证,若有外感与内证饮冷极者,宜五积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阴证略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阴证略例》书籍目录
  1. 阴阳寒热各从类生服药同象《阴证略例》
  2. 阴阳贵贱合病《类经》
  3. 阴阳合《黄帝内经太素》
  4. 阴阳乖戾《中医词典》
  5. 阴阳互根《中医名词词典》
  6. 阴阳乖戾《中医名词词典》
  7. 阴阳互根《中医词典》
  8. 阴阳刚柔对冲化为六气《松峰说疫》
  9. 阴阳互根论《医原》
  10. 阴阳附解《研经言》
  11. 阴阳换气《扁鹊心书》
  12. 阴阳否格论《中藏经》
  13. 阴阳交《中医名词词典》
  14. 阴阳发病《类经》
  15. 阴阳交《中医词典》
  16. 阴阳二痫《幼科释谜》
  17. 阴阳交《医学读书记》
  18. 阴阳二痫《证治准绳·幼科》
  19. 阴阳交《医述》
  20. 阴阳二维脉《丹医秘授古脉法》
  21. 阴阳交《类经》
  22. 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针灸甲乙经》
  23. 阴阳交并论《研经言》
  24. 阴阳二十五人《内经评文》
  25. 阴阳交尺寸反《灵素节注类编》
  26. 阴阳二十五人《类经》
  27. 阴阳交十一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28. 阴阳二十五人《中医词典》
  29. 阴阳交死证《灵素节注类编》
  30. 阴阳二十五人《灵枢悬解》
  31. 阴阳交证《伤寒九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