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学士阴证例

《阴证略例》书籍目录

始得阴毒候 阴毒本因肾气虚寒,因欲事或食冷物,而后伤风,内既伏阴,外又伤寒,或先感外寒而后伏阴,内外皆阴,则阳气不守,遂发头痛腰重,眼睛疼,身体倦怠而甚热,四肢厥逆冷,额上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烦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三二日间或可起行,不甚觉重。诊之六脉沉细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六脉俱浮大,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非阴证也。)若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有此病证者,急服还阳退阴之药即安。

惟补虚和气而已,宜服正元散退阴散、五胜散。阴证不宜发汗,如气正脉大身热而未瘥,用药发汗无妨。

阴毒渐深候 或寸口小而尺脉微大,亦同积阴感于下则微阳消于上,故其候沉重,四肢逆冷,腹痛转甚,或咽喉不利,或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爪甲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一息七至以来。有此证者,速宜于气海或关元二穴灸三二百壮,以手足和暖为效,仍服金液丹来复丹、玉女散、还阳散、退阴散之类,随证选用之。

阴毒沉困候 沉困之候与前渐深之候皆同,而更加困重。六脉附骨取之方有,按之即无,一息八至以上,或不可数,至此则药饵难为攻矣!但于脐中灼艾半枣大,三二百壮以来,手足不和暖不可治也。偶复和暖,则以硫黄及热药助之。若阴气散,阳气来,渐减热药而和治之以取瘥也。

正元散

治伤寒始觉始吹冻着四肢头目,百节疼痛,急煎此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或连三服,汗出立瘥。若患阴毒伤寒,入退阴散半钱同煎。或伤冷伤食,头昏气满,及心腹诸疾,服之无有不效。

麻黄 陈皮 大黄 甘草 干姜 肉桂 白芍药 附子 半夏 吴茱萸(以上皆可制者制之,各等分。)

麻黄加一半,茱萸减一半,同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热呷出汗,以衣被覆盖,汗出候干,解去衣。如是阴毒,不可用麻黄出汗。

元阳丹

乌头 干姜(等分)

并生用,酒面糊丸桐子大。每服用十丸,生姜汤下,食前。治气痛,亦治阴毒。

退阴散

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沉细,头痛腰重。

连三服。小背伤冷,每服一字,入正元散同煎,入盐一捻。阴毒证咳逆,煎汤,细细热呷之便止。

川乌头 干姜(等分)

上为粗末,炒令转色,放冷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盐一捻,煎半盏,去滓,温服。

五胜散

伤寒头痛壮热,骨节疼痛,昏沉困倦,咳嗽鼻塞,不思饮食。兼治伤寒夹冷气慢阴毒。

甘草 五味子 石膏(各一两) 干姜(三两半) 白术(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盐少许,煎七分,通口服。如冷气相夹,入姜枣煎。若治阴毒,入艾叶少许同煎。

玉女散

治阴毒瓦斯攻上腹痛,四肢逆冷恶候。

川乌头去皮脐,冷水浸七日后,薄切曝干,纸袋盛。遇有患者,取为细末一大钱,盐一小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通口服。压下阴毒,所便后如猪血相似。未已,良久再服之。

运阳散

治阴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

硫黄(为末)

上用新汲水调二钱,良久或寒一起,或热一起便看紧慢,汗出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阴证略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阴证略例》书籍目录
  1. 许学士阴证例《阴证略例》
  2. 许学士方《妇人大全良方》
  3. 许学士珍珠母丸《冯氏锦囊秘录》
  4. 许序《丁甘仁医案》
  5. 许学文《中医词典》
  6. 许秀山传方《冷庐医话》
  7. 许逊《中医词典》
  8. 许孝宗《中医词典》
  9. 许胤宗(约536-626年)《中医词典》
  10. 许先生论关中梁宽甫证《此事难知》
  11. 许胤宗黄防风汤熏蒸法《医方考》
  12. 许细长食厥《程杏轩医案》
  13. 许咏《中医词典》
  14. 许希周《中医词典》
  15. 许玉书翁大郎腹痛吐泻危证拯治之奇《程杏轩医案》
  16. 许希《中医词典》
  17. 许妪伤寒疑难证治《程杏轩医案》
  18. 许完斋《中医词典》
  19. 许月邻翁令爱齿衄《程杏轩医案》
  20. 许孙《中医词典》
  21. 许昭(1865-1922年)《中医词典》
  22. 许叔微(1079-1154年)《中医词典》
  23. 许之兄齿痛《程杏轩医案》
  24. 许奭《中医词典》
  25. 许智藏《中医词典》
  26. 许生母伤食腹痛《程杏轩医案》
  27. 许卓峰上吐血下溲血咳嗽声哑《孙文垣医案》
  28. 许少峰中风先兆《孙文垣医案》
  29. 许佐廷《中医词典》
  30. 许仁则小便数多方四首《外台秘要》
  31. 呴嗽《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