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寒热
产后寒热,因气血虚弱,或脾胃亏损,乃不足之症。经云∶阴虚则发热,阳虚则恶寒。若兼大便不通,尤属气血虚弱,切不可用发表降火。若寸口脉微,名阳气不足,阴气上入于阳中则恶寒,用补中益气汤。尺部脉弱,名阴气不足,阳气下陷于阴中则发热,用六味地黄丸。大抵阴不足,阳往从之,则阳内陷而发热;阳不足,阴往从之,则阴上入而恶寒。此阴阳不归其分,以致寒热交争,故恶寒而发热也,当用八珍汤。若病后四肢发热,或形气倦怠,此元气未复,湿热乘之故耳,宜补中益气汤。若肌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此血虚发热,用当归补血汤,若认为寒则误矣。
【治验】
一产妇恶寒发热,用十全大补加炮姜治之而愈。但饮食不甘,肢体倦怠,用补中益气而安。又饮食后犯怒,恶寒发热,抽搐切牙,难候其脉,视其面色,青中隐黄,欲按其腹,以手护之,此肝木侮脾土,饮食停滞而作,用六君加木香一剂而安。
□
一产妇恶寒发热,余欲用八珍加炮姜治之,其家知医,以为风寒,用小柴胡汤。余曰∶寒热不时,乃气血虚。不信,仍服一剂,汗出不止,谵语不绝,烦热作渴,肢体抽搐,余用十全大补,二剂益甚,脉洪大,重按如无,仍以前汤加附子,四剂稍缓,数剂而安。

- 产后寒热《女科撮要》
- 产后寒热《明医指掌》
- 产后寒热《女科秘要》
- 产后寒热《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产后寒热候《诸病源候论》
- 产后寒热《中医词典》
- 产后寒热疟《圣济总录》
- 产后寒热《傅青主女科》
- 产后寒热属败血不可作疟治《女科经纶》
- 产后寒气入腹名寒疝《女科经纶》
- 产后寒热往来,每日应期发作类疟《胎产指南》
- 产后寒厥《医学纲目》
- 产后寒疝方《妇人大全良方》
- 产后骨蒸《胎产指南》
- 产后汗《女科秘旨》
- 产后骨蒸《女科秘旨》
- 产后汗《胎产指南》
- 产后孤阳绝阴《中医词典》
- 产后汗出《胎产秘书》
- 产后攻补二法辨疑论《女科经纶》
- 产后汗出不止《圣济总录》
- 产后根原《四圣心源》
- 产后汗出不止《中医词典》
- 产后感寒心下痞满《胎产指南》
- 产后汗出不止候《诸病源候论》
- 产后感风寒嗽鼻塞声重恶寒《女科秘要》
- 产后汗出多而变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产后感风寒咳嗽或身热《胎产指南》
- 产后汗出多而变风《女科百问》
- 产后肝虚中风《轩岐救正论》
- 产后汗出多而变痉风者,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