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

《诊宗三昧》书籍目录

问妇人脉法,与男子何异.

答曰.女子二七天癸通.月事以时下.故其所重.全在冲任.冲任为精血之海.其脉常随肝肾而行.故以左尺为命门.阴阳应象论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盖天道左旋而主阳气.地道右转而主阴血.阴常从阳.为阳之守.故左尺反有命门之号.然阴禀多暴.脉多随气上章.阴性多郁.脉亦随气内 .古人虽有女子右脉常盛.及女脉在关下之说.要非定论.其病惟经候胎产.异于男子.他无所殊也.若肾脉微涩.或左手关后尺内脉浮.或肝脉沉而急.或尺脉滑而断绝不匀.皆经闭不调之候.如体弱之妇.脉常微弱.但尺内按之不绝.便是有子.月断呕逆不食.六脉不病.亦为有子.所以然者.体弱而脉难显也.脉经曰.妇人脉三部浮沉正等.按之不绝.无他病而不月者.妊子也.尺数而旺者亦然.经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身有病而无邪脉也;又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尺内阴脉搏指.与寸口阳脉迥别.其中有阳象也.阴阳相KT谷鹁.故能有子.阴虚阳搏谓之崩.言尺内虚大弦数.皆内崩而血下.若消瘦喘息.月事不来者.二阳之病发心脾也.妇人不月.脉来滑疾.重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和滑而代者.此二月余之胎息也.重手按之.滑疾而不散者.五月也.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古人悉以左尺滑大为男.右尺滑大为女.两尺俱滑大为双胎.然往往有左寸动滑为男者.以经行血泻.阴常不满.故尺常不足.不可执于尺内滑大方为胎脉之例.经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寸为阳位.故见动滑.则为血充而显阳象.左叶熊罴.右应鸾凰之兆.可预卜而无疑也.凡妇人经水三月不来.诊其脉两寸浮大.两关滑利.两尺滑实而带数.此胎脉也.若有形而不动.或当脐下翕翕微动.如抱瓮之状.按之冰冷.又两尺乍大乍小.乍有乍无.或浮或沉.或动或止.早暮不同者.乃鬼胎也.须连视二三日乃见.宜补气活血.温养脾胃.则水行经自通矣.若脉来疾如风雨乱点.忽然而去.久之复来如初者.是夜叉胎也.亦有左关之脉.指下见两歧而产夜叉者.总与平常之脉不类也.妊娠脉弱.防其胎堕.以气血无养也.急宜补养.若弦急亦堕.是火盛也.孕妇脉沉细弦急.憎寒壮热.唇口俱青黑.是胎气损也.当问胎动否.若不动.反觉上抢心闷绝.按之冰冷者.当作死胎治之.妇人经断有躯.其脉弦者.后必大下.不成胎也.然有因病脉弦.又当保胎为务.气旺则弦自退矣.妇人尺脉微迟为居经.月事三月一下.血气不足故也.妇人尺脉微弱而涩.少腹恶寒.年少得之为无子.年大得之为绝孕.若因病而脉涩者.孕多难保.凡妊娠外感风邪.脉宜缓滑流利.最忌虚涩躁急.虚涩则不固.躁急则热盛伤胎.多难治也.胎前下利.脉宜滑小.不宜洪数.洪数则防其胎堕.堕后七日多凶.治疗之法.攻积必死.兜涩亦死.急宜伏龙肝汤.煎温养脾胃药.多有生者.凡妊娠之脉.宜实大有力.忌沉细弦急虚涩.半产漏下.宜细小流连.忌急实断绝不匀.临产宜滑数离经.忌虚迟弦细短涩.产后宜沉小微弱.忌急实洪数不调.新产伤阴.出血不止.尺脉不能上关者死.新产中风热病.脉宜浮弱和缓.忌小急悬绝.崩漏不止.脉宜细小芤迟.忌虚涩数实.凡诊妇人室女伤寒热病.须问经事若何.产后须问恶露多少.及少腹中有无结块.此大法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诊宗三昧》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诊宗三昧》书籍目录
  1. 妇人《诊宗三昧》
  2. 妇人《广瘟疫论》
  3. 妇人《瘴疟指南》
  4. 妇人《医学启源》
  5. 妇人《急救良方》
  6. 妇人《扁鹊心书》
  7. 妇人《针灸聚英》
  8. 妇人《丹溪心法》
  9. 妇人《针灸聚英》
  10. 妇人《张氏医通》
  11. 妇人《千金宝要》
  12. 妇人《洗冤集录》
  13. 妇人xx痃《中医词典》
  14. 妇人《慎疾刍言》
  15. 妇人安胎《医学见能》
  16. 妇人《景岳全书》
  17. 妇人八瘕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18. 妇人《圣济总录》
  19. 妇人白带《宁坤秘籍》
  20. 妇人《千金翼方》
  21. 妇人白喉证《白喉全生集》
  22. 妇人《千金翼方》
  23. 妇人白浊白淫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24. 妇人《中医名词词典》
  25. 妇人白浊日夜不止八十二法《针灸神书》
  26. 妇女证总论《济生集》
  27. 妇人半产《明医杂着》
  28. 妇女证论《笔花医镜》
  29. 妇人半产误用寒药损治宜活血升举论《女科经纶》
  30. 妇女杂病《妇科玉尺》
  31. 妇人保产《医学见能》

《诊宗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