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诊脉大法

《诊脉三十二辨》书籍目录

脉者.血气之先也.血气盛则脉盛.血气衰则脉衰.王叔和分七表八里九道七表者.浮芤滑实弦紧洪也.八里者.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也.九道者.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也.滑伯仁括之以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浮沉之脉.轻手重手而取之也.芤洪散大长濡弦皆统于浮.伏短细牢实皆统于沉.迟数之脉.以己之呼吸而取之也.缓结微弱皆迟之类.疾促皆数之类.滑涩之脉.则察夫往来之形也.滑类乎数.涩类乎迟然脉虽似而理则殊.数为热.迟为寒.滑为血多气少.涩为气多血少.究而论之.叔和表里之说.不可不知.伯仁之论.尤捷而便.诊时男左女右.人臂长则疏下指.臂短则密下指.掌后高骨为关.先以中指定关位.徐下前后二指.要得举按寻三法.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下指时轻按以消息之.次重按以消息之.然后自寸至关逐部寻究.须均呼吸.以定至数.一呼一吸.要以脉四至为率.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间以脾脉在中为一息.五至是平脉也.其有太过不及.则为病脉.又须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时脉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也.胃脉谓三部中每部各有浮中沉.浮主皮肤.候表及腑.沉主筋骨.候里及脏.胃脉在中.按之和缓.无胃则真脏脉见矣.平脉如心脉洪大而散之类.既推病在何部.更分在气在血.又须识三部所主.寸为阳.为上部.主头以下至心胸之分.关为阴阳之中.为中部.主脐腹肚胁之分.尺为阴.为下部.主腰足胫股之分.病脉见时.在上为上病.在下为下病.左曰左病.右曰右病.左脉不和病在表.右脉不和病在里.脉法之要.不外乎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诊脉三十二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诊脉三十二辨》书籍目录
  1. 辨诊脉大法《诊脉三十二辨》
  2. 辨张氏无治之症《白喉条辨》
  3. 辨蒸变《幼科铁镜》
  4. 辨张景岳言瘟疫《松峰说疫》
  5.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叶选医衡》
  6. 辨脏腑内疮《外科理例》
  7. 辨正蒋问斋医略伏邪篇《温热逢源》
  8.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脉经》
  9. 辨正吴又可温疫论各条《温热逢源》
  10. 辨灾怪恐怖杂脉《脉经》
  11. 辨正徐洄溪先生医者误人无罪论《一得集》
  12. 辨杂病脉吐汗温利可否法《察病指南》
  13. 辨正张石顽伤寒绪论温热各条《温热逢源》
  14. 辨孕男女脉法歌《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15. 辨正周禹载温热暑疫各条《温热逢源》
  16. 辨袁仲卿小男死证再生奇验并详诲门人《寓意草》
  17. 辨证《医医小草》
  18. 辨郁金之误《吴医汇讲》
  19. 辨证《证治准绳·幼科》
  20. 辨语言蹇涩非痰人《医林改错》
  21. 辨证《痧疹辑要》
  22. 辨鱼口便毒论《疡科心得集》
  23. 辨证《中医诊断学》
  24. 辨鱼肚毒腓疽黄鳅痈论《疡科心得集》
  25. 辨证(六则)《张氏医通》
  26.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27. 辨证大纲《顾松园医镜》
  28. 辨有脉无脉《诊脉三十二辨》
  29. 辨证大略《外科证治全书》
  30. 辨幽痈赫痈冲疽论《疡科心得集》
  31. 辨证赋《冯氏锦囊秘录》

《诊脉三十二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