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疟有三说

《研经言》书籍目录

古称温疟有三。《素》疟论两温疟,《巢源》总叙之,意谓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至春遇大暑,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偕出之。温疟止有先热后寒者,而无先寒后热者。何以言之?经以先风后寒为先热后寒之因,先寒后风为先寒后热之因,大暑为时令,不必数,故止数风寒之先后,所以止有先热后寒者也。若夏伤于大暑,腠理发泄,遇夏气非时小寒,藏于腠理皮肤,至秋伤于风,则病成之温疟,则有先热后寒者,又有先寒后热者。何以言之?以此暑也,小寒也,秋风也,为三感,则当置其一轻而论其两重。若伤暑重而秋风轻,则置风而论暑、寒,而为先热后寒之疟;若暑轻而秋风重,而置暑而论寒、风,而为先寒后热之疟也。复总而别之曰∶夫病温疟六七日,但见热者是矣。此谓壮热不兼寒者,故加“夫”字,示与经文别出也;不析言冬夏者,明冬夏皆有此壮热者也。此与先热后寒、先寒后热为三矣。

大法由冬来者,即今春温;由夏来者,即今伏暑。古既统称温疟,则本草诸治温疟之药,皆是治春温、伏暑明甚,《金匮》白虎加桂枝汤症正此也。此外,尚有《伤寒论》脉阴阳俱紧者,重感于寒,变为温疟。则冬伤于寒,至春分以后,复感时行之寒者,先后皆寒,与寒多之牡疟同理。故《金匮》蜀漆散方下云温疟加蜀漆,当即指此。越其外受之蒙,即以截其递入之路,而俗称蜀漆截疟,亦以辞害旨哉!若白虎加桂枝汤方,自是治春温、伏暑之温疟,与重感于寒之温疟无涉,故其方同伤寒法,不同疟法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研经言》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研经言》书籍目录
  1. 温疟有三说《研经言》
  2. 温疟说《研经言》
  3. 温脾《中医词典》
  4. 温疟秘方《华佗神方》
  5. 温脾《汤头歌诀》
  6. 温疟候《诸病源候论》
  7. 温脾丹《冯氏锦囊秘录》
  8. 温疟方五首《外台秘要》
  9. 温脾丹《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0. 温疟二方《本草乘雅半偈》
  11. 温脾丹《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2. 温疟辨《研经言》
  13. 温脾丹《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4. 温疟(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15. 温脾丹《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6. 温疟《伤寒括要》
  17. 温脾丹《是斋百一选方》
  18. 温疟《伤寒心法要诀》
  19. 温脾暖肾《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
  20. 温疟《温疫论》
  21. 温脾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2. 温疟《温热暑疫全书》
  23. 温脾散《儒门事亲》
  24. 温疟《时病论》
  25. 温脾散《普济本事方》
  26. 温疟《温病条辨》
  27. 温脾涩肠《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
  28. 温疟《金匮翼》
  29.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30. 温疟《医学心悟》
  31.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