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怔忡、惊悸、健忘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怔忡惊悸之所厘端也.曰怔忡.曰使人有怏怏之状.是则怔忡.心虚而郁痰.则耳闻大声.目击异物.使人有惕惕之状.或蓦然而跳跃惊动.是则为惊悸.又有所为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语不知首尾是也.治之之法.怔忡者.与之逐水消饮之剂.惊悸者.与之豁痰定惊之剂.健忘者.与之定志安神之药.总之要在调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
【脉云】
寸口脉动而弱.趺阳脉微而浮.
【立方】
虎犀丹 治怔忡.惊悸.因七情所伤.心神惑乱.健忘等症.
虎睛(一对微炒) 犀角羚羊角 麦门冬(去心) 生地 胆星(各八钱) 黄连(姜汁炒)山 八钱为衣) 麝香 甘草(各二钱) 金箔(二十张) 人参 茯神(各一两五钱)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灯心煎汤送下.
温胆汤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
半夏(姜矾制) 竹茹 枳实(麸炒) 橘皮(各四钱) 甘草(炙) 白茯苓(各二钱) 加龙眼五个.煎服.
镇心丹 治惊悸.
茯神 郁金 远志(各一两) 牛黄(三钱) 龙齿(四钱) 酸枣仁 黄连(各八钱) 辰砂(五钱) 真金箔(三十张)
上为末.炼蜜为丸.辰砂金箔为衣.如芡实大.每日早晚一丸.灯心煎汤调下.
加味定志丸 治肥人多痰惊悸.
天花粉 贝母(去心) 栝蒌仁(去油) 白茯苓(各二两) 远志(甘草水泡) 石菖蒲 人参琥珀 郁金(各一两) 辰砂(六钱)
上为末蜜丸.辰砂为衣每服二钱.白滚汤送下.
归脾汤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以至健忘.
人参 黄 白术(各一钱) 茯神 远志 酸枣仁 当归(各一钱五分) 木香 甘草(各八分) 龙眼肉五枚.煎服.
养心汤 治心虚胆怯.健忘怔忡.不能成寐者.

- 怔忡、惊悸、健忘《丹台玉案》
- 怔忡、惊悸《古今医鉴》
- 怔忡不寐《傅青主男科》
- 怔忡(惊悸、健忘同治)《医学实在易》
- 怔忡惊悸《傅青主女科》
-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怔忡惊悸并虚烦烦躁论《胎产心法》
- 怔忡《药症忌宜》
- 怔忡惊悸健忘证《医学正传》
- 怔忡《金匮钩玄》
- 怔忡惊恐《景岳全书》
- 怔忡《时方妙用》
- 怔忡惊恐论治《类证治裁》
- 怔忡《扁鹊心书》
- 怔忡惊恐脉候《类证治裁》
- 怔忡《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怔忡脉案《类证治裁》
- 怔忡《奇效简便良方》
- 怔忡门(三则)《辨证录》
- 怔忡《丹溪治法心要》
- 怔忡秘方《华佗神方》
- 怔忡《医宗己任编》
- 怔忡诗《医学实在易》
- 怔忡《竹林女科证治》
- 怔忡症《回生集》
- 怔忡《血证论》
- 睁光瞎《中医词典》
- 怔忡《医学摘粹》
- 蒸《中医名词词典》
- 怔忡《医学摘粹》
- 蒸《中医词典》
《丹台玉案》
- 作者:孙文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37
- 自叙
- 序
- 凡例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疟疾门
- 痢疾门
- 黄胆门(附黄肿 附黄汗)
- 火门
- 发热门
- 痰门(附痰饮)
- 三消门
- 疹门
- 内外伤辨(附内伤)
- 眼疾门
- 喉痹门
- 齿痛门
- 口门(附舌 附唇)
- 诸血门
- 诸虚门
- 痨瘵门(附梦遗鬼交 盗汗.自汗 骨蒸潮热)
- 诸气门(附气滞 附郁)
- 诸痛门
- 头痛门
- 头眩门
- 咳嗽门(附哮 附喘)
- 呕吐门(附翻胃)
- 霍乱门
- 噎膈门(附梅 气)
- 脾胃门
- 心痛门(附怔忡 惊悸 健忘 附颠狂 附邪祟)
- 痞块门(附嘈杂 附呃逆)
- 腹痛门
- 虫门(附好吃壁泥 生米 茶叶)
- 卷之五
- 鼓胀门(附水肿)
- 胁痛门
- 腰痛门
- 泄泻门
- 秘结门
- 淋闭门(附转脬 附不禁)
- 便浊门(附遗精)
- 疝气门
- 股痛门(附脊痛)
- 妇人科
- 月信不调
- 经闭
- 疼痛潮热
- 血鼓门(血瘕.血肿 血风 热入血室.)
- 崩淋门
- 带下门
- 怀孕药忌
- 怀孕食忌
- 胎前门
- 临产门
- 产后诸症
- 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