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疽
腋疽初起若核形,肝恚脾忧气血凝,漫肿坚硬宜蒜灸,日久红热溃先疼。
【注】此证一名米疽,又名疚疽,发于 肢窝正中,初起之时,其形如核。由肝、脾二经,忧思恚怒,气结血滞而成。漫肿坚硬,皮色如常,日久将溃,色红微热疼痛也。初宜艾壮隔蒜片灸法,内服柴胡清肝汤加乌药消之;虚弱之人,宜服香贝养荣汤,外用乌龙膏敷之。早治或有全消者,迟则脓成,宜服托里透脓汤;脓胀痛者,针之;脓出痛减,随患者虚实补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此证初终,内外治法,禁用寒凉。中年易愈,衰老难痊。
腋疽图(图)
隔蒜灸法(见首卷灸法)
香贝养荣汤(见项部上石疽)
乌龙膏(见肿疡门)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 腋疽《外科心法要诀》
- 腋疽《医宗金鉴》
- 腋疬《中医词典》
- 腋疽《中医词典》
- 腋漏《中医词典》
- 腋积《中医词典》
- 腋漏《古今医统大全》
- 腋汗《中医词典》
- 腋门《中医词典》
- 腋发《证治准绳·疡医》
- 腋内动《中医词典》
- 腋臭秘方《华佗神方》
- 腋气《中医词典》
- 腋臭方三十七首《外台秘要》
- 腋气《证治准绳·类方》
- 腋臭《奇方类编》
- 腋气《古今医鉴》
- 腋臭《奇效简便良方》
- 腋气《卫生易简方》
- 腋臭《中医词典》
- 腋气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腋臭《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腋腔的各壁《人体解剖学》
- 腋部《外科大成》
- 腋腔的内容《人体解剖学》
- 腋臂指掌部《疡医大全》
- 腋区《人体解剖学》
- 腋《证治准绳·杂病》
- 腋区解剖步骤与方法《人体解剖学》
- 腋《经络考》
- 腋痛《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