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病

《杂病广要》书籍目录

按∶ ,《玉篇》徒回切,下肿也。盖 即 之从 者,颓与 音义相同,非有差异。

源由 病之状,阴核肿大,有时小歇,歇时终大于常,劳冷阴雨便发,发则胀大,使人腰脊挛急,身体恶寒,骨节沉重,此病由于损肾也。足少阴之经,肾之脉也,其气下通于阴。阴,宗脉之所聚,积阴之气也。劳伤举重,伤于少阴之经,其气不冲于阴,气胀不通,故成 也。(《病源论》)(按∶ 字《医心方》引并作颓。又不冲《医心方》作下冲,是。通行本作不卫,亦通。)

虚劳阴疝肿缩候 疝者气痛也,众筋会于阴器,邪客于厥阴、少阴之经,与冷气相搏,则阴痛肿而挛缩。(同上)(按∶《外台》引无肿字。)

虚劳阴痛候 肾气虚损,为风邪所侵,气流入于肾经,与阴气相击,真邪交争,故令阴痛。但冷者惟痛,挟热则肿。(同上)

心火下降,则肾水不患其不温,真阳下行,则肾气不患其不和,温温其和,安有所谓木强者哉。惟夫嗜欲内戕,肾家虚惫,故阴阳不相交,水火不相济,而沉寒痼冷凝滞其间,胀大作疼,顽痹结硬,势所必至矣。(《直指》)

《黄帝针经》曰∶足厥阴之脉,环阴器,抵少腹,是动则病丈夫 疝。即阴疝也。嗜欲劳伤,肾水涸竭,无以滋荣肝气,故留滞内结,发为阴疝之病。世俗论阴疝者为肾余气,殊不知邪实又本于肝经也。治法宜泻邪气之实,补肝经之虚。(《圣济》)

,湿多。(《丹溪》)

囊缩之理 伤寒家囊卵缩,大热在内,宜承气汤急下之。与《经筋》说囊卵缩,大寒在外,亦是热在内,与伤寒家同。故再引平康之人以证之,冬天阳气在内,阴气在外,人亦应之,故寒在外则皮急,皮急则囊缩。

夏月阴气在内,阳气在外,人亦应之,故热在外则皮缓,皮缓则囊垂,此 疝之象也。(《微义》)

脉候 疝之病,尺脉紧而动,按之即虚。(《史载之方》)

有四种 《短剧方》云∶男颓有肠颓、卵胀、水颓、气 、四种。肠颓、卵胀,难瘥;气颓、水颓,针灸则易瘥也。(《医心》)(《千金》同)

疝者痛也,邪气聚于阴,致阴器肿大而痛者,阴疝也,一名 疝,其类有四,即肠 、卵胀、气 、水是也。世俗云疝气,亦云小肠气,或曰膀胱气。原其病本,缘肾气通于阴,与膀胱为表里,胞囊者膀胱之候,此二经不足,下焦受寒,皆能致阴卵肿大,或发疝痛,故通称曰阴疝。若寒湿之气有连于小肠者,即少腹控睾而痛,阴丸上下,谓之肠 。寒气客于经筋,足厥阴脉受邪,脉胀不通,邪结于睾卵,谓之卵胀。肾虚之人,因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下流于睾,寒气结聚不散,谓之气 。水气盛则津液内结,谓之水 。水、气 ,病生于标,故针灸可治,其病易愈。肠 、卵胀,病生于本,邪气入深,其治难瘥。(《圣济》)

夫阴 ,属肝系宗筋(按∶此以 为阴囊之名,深误),胃阳明养之。世多不识,谓之外肾,非特名义差错,亦使五内不分,其可不辨。古方虽出四证,但曰肠 、气 、水 、卵胀,殊不别其所因。如肠 则因房室过度,元脏虚冷,肠边HT 系不收,坠入 中,上下无定,谓之肠 ,属不内外因。病者久蓄忧思,恐怒兼并,随脏气下坠阴 ,肿胀急痛,名曰气 ,属内所因。病者久坐冷湿,湿气下袭,致阴肿胀,名曰水 ,属外所因。病者劳役无度,及跨马坐车,致卵核肿胀,或偏有大小,上下无常,名曰卵胀,亦属不内外因。有小儿生来便如此者,乃宿疾也。卵胀、肠 皆难治,气 、水 治之易愈。又寒疝下注,入于 中,名为狐疝,亦属病。世人因此并以 病为疝气,不审之甚。妇人阴门挺出,亦称 病,名义不分,有如此者。(《三因》)

凡 病,惟肠 无问贵贱多有之。有睡卧 系延入胁下者,有坠入囊中者,或遇疲劳及天色变动,逼上囊根,肿急胀痛,过于寒疝,得暖则下。其如卵胀,有作热生脓为溃烂者,比比有之。(同上)

阴 之证,其种有四。究其所因,皆是肾经虚寒,或为劳役所伤,或为风湿之气所侵,结而不散,久则肾虚惫而成此证。外肾肿胀者,偏有小大,或坚硬如石,或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成疮,时出黄水,病而至此,未易治也。肠 亦然。惟气 、水 ,关元灸之可。(《大成》)

七疝 寒疝,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卧坐砖石,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久而无子。水疝,其状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而状如水晶,或囊痒而搔出黄水,或少腹中按之作水声。得于饮水醉酒,使内过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水多,令人为卒疝。宜以逐水之剂下之,有漏针去水者,人多不得其法。筋疝,其状阴茎肿胀,或溃或脓,或痛而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得于房室劳伤,及邪术所使,宜以降心之剂下之。血疝,其状如黄瓜。在少腹两旁,横骨两端约中,俗云便痈。得于重感春夏大燠,劳于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剂下之。(《治法杂论》曰∶治以导水丸桃仁承气汤抵当汤投之,同瘀血法。聚而不散,可以大作剂料,大泻一二十行,次以玉烛散和血通经之类是也。)气疝,其状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怒,则气郁之而胀,怒哭号罢则气散者是也。

有一治法,以针出气而愈者,然针有得失,宜以散气之药下之。或小儿亦有此疾,俗曰偏气,得于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疝不治,惟筑宾一穴针之。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病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今人带钩钤是也,宜以逐气流经之药下之。 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得之地气卑湿所生,故江淮之间,湫塘之处,多感此疾,宜以去湿之药下之。女子阴户突出,虽亦此类,乃热则不禁固也,不可便谓虚寒,而涩之燥之补之,本名曰瘕,宜以苦下之,以苦坚之。王冰云∶阳气下坠,阴气上争,上争则寒多,下坠则筋缓,故睾垂纵缓,因作 疝也。以上七疝,下去其病之后,可调则调,可补则补,各量病势,勿拘俗法,经所谓阴盛而腹胀不通者, 癃疝也,不可不下。(《儒门事亲》)(《纲目》曰∶在《疝图》虽七,然寒疝即疝之总名,水疝即 疝之属,气疝即狐疝之属,血疝即痈之属,惟筋疝罕见之,盖下疳疮之属也。《金匮翼》曰∶此皆痛在睾丸之疝也。按∶二说俱是,盖此寒疝犹是 之类,故并列于此。)

一种水疝,皮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宜用针从便处,引去水气则安。(《外科正宗》)

证治诸说 制剂之法,不可纯用燥热,当温散温利以逐其邪,邪气内消,荣卫流转,盎盎如寒谷回春,盖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矣。外此又有一种升高坠下,外肾跌伤,惊气与败血交攻,亦有木强胀痛之证,治法大要则同,于中更为之消瘀。(《直指》)

胡新恩云∶曾于夏间,阴囊肿大,妨碍起居,医药未及,偶仆者持汤一杯至,谩饮之,似觉疾宽,呼问之,乃曰香薷汤也,遂再啜一盏,疾顿减。及夫医至,亦只用五苓散青木香丸奏效。乃知夏月此疾作者,多由中虚及坐卧暑气而致也。(《澹寮》)

一核偏坠,或俱肿胀,或一核缩入小腹,痛不可忍,用手按捺,方得还旧,是为 气,宜蟠葱散,吞下茱萸内消丸。若痛入腹,逆上攻心,至成呕逆,先用盐酒下养正丹,次用生料五积散,加吴茱萸、 香、桃仁延胡索各炒入半钱。有因登高颠伤外核,以致肿疼,或小便出血,或小便不通,宜五苓散复元通气散服。有阴大如斗,诸药不能效者,宜当归四逆汤生姜茱萸,效。(《要诀》)

疝者,少腹控卵,肿急绞痛,《灵枢·刺节篇》所谓去爪是也,睾囊肿大,如斗如栲栳,甚者与身齐等,而不作痛,中藏秽液甚多,此湿邪也,最为难治,但觉微痛者可治,桂苓丸(系桂、苓二味)加苍术浓朴黄柏川乌

水疝(证与《事亲》同),五苓散,换苍术,加楝实柏皮。木肾,则阴丸肿大作痛,顽痹结硬,皆嗜欲内戕,肾经虚惫,湿热凝滞其间,故顽痹结硬,肿大作痛,二妙散(系黄柏、苍术为散,姜汁调,温酒服)加肉桂吴茱萸半夏枳实生姜荆芥穗一两,朴硝萝卜各二两,葱七茎,煎汤淋洗。偏坠初起,香橘散(系茴香、 香、橘核山楂肉)加穿山甲,或穿山甲茴香二味为末,酒调下,干物压之。患久,药之不效,或一核缩入小腹,痛不可忍,用手按捺,方得还旧者,木香楝子散。外用牡蛎灰、良姜等分为末,唾津调涂肿大一边,须臾如火热,痛即安。(《医通》)

死证 卵 ,玉茎肿硬,引脐绞痛,甚则阴缩肢冷,囊上生疮成痈,二症出水不止者死。(《入门》)

类证 凡疝为患,小腹作疼,牵引肾子,多寒少热,好饮热汤。此症乃恼怒伤肝,阴虚湿热为患,其囊红肿发热,小便赤涩,内热口干,坠重作痛,此为囊痈之候。(《外科正宗》)

通气诸方 橘核丸,治四种 病,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橘核(炒) 海藻(洗) 昆布(洗) 海带(洗) 川楝子(取肉炒) 桃仁(麸炒各一两) 浓朴(去皮姜汁制炒) 木通 枳实(麸炒) 玄胡索(炒去皮) 桂心(不见火) 木香(不见火各半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一两。坚胀久不消者,加 砂二钱,醋煮旋入。(《济生》)

香附散,治 胀。

附子(不拘多少)

上为末,每用酒一盏,煎海藻一钱重,至半盏,先捞海藻嚼细,用所煎酒调香附末二钱服。(《三因》)

外肾赤肿,以金橘核,舶上茴香,等分炒香,碾为细末,空心酒调下,须多饮则药力易至。患处却以木鳖肉,研如泥,涂之立效。久患者,频用之。(《琐碎录》)

荔核散,治肾大如斗,不过二剂除根。

舶上茴香 青皮(全者) 荔枝核上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得效》)

木香子散,治小肠疝气,膀胱偏坠,久患药不效者,服此药其效如神。(燕同知秘传)

楝子(二十个为末,未碾前先用巴豆二十粒,同楝子炒黄赤色,去巴豆不用。) 萆 (半两) 石菖蒲(一两炒)

青木香(一两炒) 荔枝核(二十个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重,入麝香少许,空心炒茴香盐酒下。(《瑞竹》)

行气香苏散,治偏坠气,初起疼痛,憎寒壮热。

根据本方(按∶此系香苏散柴胡乌药川芎羌活枳壳、苍术、麻黄)加小茴香、木香、三棱莪术木通。(《医鉴》)

溃结诸方 《古今录验》牡丹五等散,疗 疝,阴卵偏大,有气上下胀大,行走肿大,服此良验方。

牡丹皮 防风 黄柏(炙) 桂心(各一分) 桃仁(二分去皮尖研)

五味捣为散,以酒服一刀圭,二十日愈。少小 疝最良,小儿以乳汁和,如一大豆与之。(《外台》)《医心》∶《短剧方》牡丹五散(主治同),于本方去桃仁,加豉熬。

兼金丸,治热入膀胱,脐腹上下兼胁肋疼痛,便燥,欲饮水,按之痛者。

大黄(湿纸裹煨八钱) 硝石 桂心 甘草(炙各四两) 桃仁(四十个去皮尖)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米饮下五七丸至十丸。(《三因》)吉氏家传胜金丸,治小儿疝气偏坠方。

川楝子(去复选肉) 续随子肉(七十个去皮) 轻粉(一钱)

上为末,稀面糊为丸,每服七丸至十丸,葱白薄荷汤吞下。(《幼幼》)

三白散,治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 肿胀。大小便不利。

牵牛(略炒二两) 白术(半两) 桑白皮 陈皮 木通(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空心服。初进一服未觉,再进。此药不损脏气,只导利留滞。疝方大率多用热药,此方惟壅热证宜服之。(《三因》)

解钳丸,治小肠气,及膀胱气,横弦竖弦,木肾偏坠,下部诸疝气痛。

木鳖子(二两净去油) 茴香(二两) 黑丑(二两) 半夏(二两) 补骨脂(二两)

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服三十丸,炒姜盐灯心酒下,午后临睡各一服。(《赤水》)(按∶此方修制颇繁,今省不录。)

应痛丸,治败精恶物不去,结在阴囊成疝,疼痛不可忍。

阿魏(二两,醋和,用荞麦面作饼,浓三指,裹阿魏,慢火煨熟。) 槟榔(大者二个,刮作瓮子,满盛滴乳香,将刮下末,用荞麦面拌作饼子,慢火煨熟。)

上同研为末,入 砂末一钱,赤芍药末一两,同为面糊搜和,丸如梧子大,温酒、盐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空心。(《三因》)

散痛诸方 治阴疝,撮痛不可忍者,应痛丸方。

韭子(炒) 芎上二味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圣济》)

治小儿阴 ,日夜疼痛方。

皮(一个烧存性)

上一味研细,临卧热酒调下一钱匕。(同上)

外治诸方 (互见前)有人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疼闷不得眠方。

取生椒择之令净,以布帛裹着丸囊,令浓半寸,须臾热气通,日再易之,取消瘥止。(《千金》)

治久坐卑湿,忽阴囊虚肿,气上筑,黑豆熨方。

上以米醋黑豆青布袋盛,熨心腹,更以椒葱汤淋渫腰胯,浓衣盖下部,然后服诸方。(《圣济》)

淋洗法 治外肾偏硬如石,停留不散,及下部诸疾。

贯众 枳壳杜仲 藿香 蛇床子 吴茱萸 官桂(各等分)

上为粗末,水三五碗,药末二两许,用绢裹煎十余沸,乘热随手淋洗,以药包洗小腹毕,以衣被裹片时,不得见风,甚妙。(《魏氏》)

调摄法 有人请问下部 气不通之方,彼时实许之矣,细思若非痛断浓味与房事,不可用药,惟促其寿。(《丹溪》)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杂病广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杂病广要》书籍目录
  1. 《杂病广要》
  2. 《医述》
  3. 《证治准绳·幼科》
  4. 《续名医类案》
  5. 《寿世保元》
  6.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7. 《普济方·针灸》
  8. 《中医词典》
  9. 《医学正传》
  10. 并月《中医词典》
  11. 《万病回春》
  12. 并阴《中医词典》
  13. 《外科心法要诀》
  14. 并言《喉科秘诀》
  15. 《证治汇补》
  16. 并稸《中医词典》
  17. 《急救广生集》
  18. 并苦《名医别录》
  19. 《竹林女科证治》
  20. 并苦《证类本草》
  21. 《明医指掌》
  22. 并苦《新修本草》
  23. 病(疒^贵)《中医词典》
  24. 并苦《千金翼方》
  25. 病、证并重的必要性《中医疾病预测》
  26. 并合《中医词典》
  27. 病〔虾〕《医宗金鉴》
  28. 并行《中医词典》
  29. 病案《中医诊断学》
  30. 并发症与后遗症《传染病》
  31. 病案的排列和保管《基础护理学》